题目

现代书籍的演变

0705ph016
经由机器大量印刷的现代书籍
0705ph016

现代书籍,指西方印刷术传入以后所印刷的书籍。十四世纪后期,中国雕版印刷术传入西方,不到百年以后,1439年德国人古腾堡(Johannes Gutenberg)开始使用印刷机,1453年制成铅活字。铅活字的耐磨,以及印刷机的速度,推动了生产书籍报刊与普及知识,对西方文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至十九世纪中期西方印刷术传回中国时,中国人不仅学习了先进的机器印刷工艺,也接受了西方在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方面较中国进步的书籍内容,从而导致长达二千年的传统社会发生变革,中国社会开始步入现代化进程。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历经磨难,不断变革,而在书籍的印刷出版领域内,亦取得了与西方同步的发展。

 

现代书籍是传统书籍的发展,其基本形态与古代书籍仍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虽然印刷原理相同,但现代书籍却是工业化时代机器生产的产物,如铅字经浇铸而成,油墨与纸张经化工合成,印刷过程也由机器完成,以至传统装订用的丝线、浆糊,也被铁钉、胶水所取代,装订形式则改为包背装形式的平装及精装,并注重封面装帧设计。此外,现代书籍不仅在内容方面与古代书籍不同,文字也由文言改为语体,并加新式标点符号。1949年后,中国大陆地区的出版物,文字逐步使用简体字,版式由直行右开本改为横行左开本。

 

印刷型书籍是现代书籍的主要形式。同样以纸张为印刷载体,书页合订成册,印刷使用阳文反字(凸版)、黑色印刷颜料,现代书籍与古代书籍的形态基本上是相同。现代书籍由于使用机器印刷,对纸张、油墨的质量均有严格要求,故纸、墨同样需由现代技术生产。与传世的古代书籍相比较,现代书籍由于纸张与油墨中含有酸性,流传年代稍久,即会出现老化现象。如美国著名的《独立宣言》,距今不过二百余年,文件的纸质已发生变化。目前,世界各国均注重生产无酸性或微酸性的纸张、油墨,以延长书籍寿命。

 

缩微型书籍或文献是利用缩微技术制作的现代书籍及其他文献的复制件。缩微型读本一般以感光材料为载体,利用光学原理记录原有文献的内容,并使其形态缩小若干倍以便储存,又可使用还原设备重新放大以提供阅读。其特点为再现原件的清晰度高而储存密度亦增加,既能满足阅读需求,又能提高保存效果。常见的缩微型中复制件有缩微胶卷、缩微胶片等。

0705ph018
利用电脑缩微古籍
0705ph018

声像型文献是指利用摄像、录音、复制等技术记录的声音及图像文献,又称视听型文献。分为录音文献及录像文献两类。录音文献存贮并再现音频信息,其载体有机械唱片、盒式(带式)录音带、雷射唱片(CD)等。录像文献存贮、再现音频及视频信息,其载体有盒式录像带、VCD、DVD等。声像型文献不仅可以单独出版,也经常作为印刷型文献的附带、附碟(盘)发行。声像型文献的出现,使人类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进入了立体、多元及直观的阶段。

 

机读型书籍或文献,指利用电子数码技术获取的书籍或其他文献复制件。二十世纪后期,电脑技术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方法层出不穷,对图书制作与文献复制产生了巨大推动力。可将文字、图像及声音等迅速转换为二进制数码,储存于轻巧的磁带、磁碟(盘)及光碟中的“电子书”(e-book),存贮密度既高,存取速度又快,已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文献载体的又一次重大变革。目前,使用反光材料制作的光碟,每张可容纳的资讯已相当于15万张印刷页的存贮量。由于数码技术不断进步,光碟的储存量亦大大提高。与历来的图书载体相比,古代“学富五车”的博学之士,面对现代人掌握的“电子书”,不能不为之“望洋兴叹”

bulb

“望洋兴叹”

语出自《庄子‧秋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故事是讲黄河里古时称为“河伯”的一位河神。某年秋天,大雨,众大川、小溪的水都汇流至黄河里,引致河水暴涨,河道变阔。两岸与河中沙洲之间,宽得什至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河伯洋洋自得,认为自己便是天下之最了。他后来顺流往东,到了北海边。展目东望,发现竟看不到北海的尽头。河伯于是叹道:“我先前自高自大,以为谁都不如自己,今天看到你的博大,无边无际,要不是今天来到你的门前,我将永远不会懂得自己的浅薄无知。”后来以此作为成语,比喻因眼界大开而惊奇赞叹或因能力不及而感到无可奈何。

0705ph017
容量相当于32万页文字的光碟
0705ph017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3月0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