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古代书籍是怎样演变?

0705phn001_01
中国古籍(图片提供:Shutterstock)
0705phn001_01

书籍的构成,包含三个不可缺少的要素——知识、文字、载体。知识源于先民的“胼手趼足”的生产活动与社会实践,一直延续至今。据考古资料证明,早在3,500年前,中国人已创造了沿用至今的文字。在造纸发明以前,中国人曾选择龟甲、兽骨、玉石、金属、竹木、缣帛等作为书写材料,并形成严格的书籍制度,很多实物都流传至今。造纸术流行后,手工制作的植物纤维纸,便长期作为书籍印制的材料。

0705ph003
河南殷墟甲骨文碑
0705ph003

中国古代书籍的外在形态,随着书写材料及装帧的变化,经历了漫长演变。自先秦至汉魏时期,是简册与帛书流行的时代,以竹木与缣帛制作的书籍,主要采用卷轴装的形式;魏晋以后直至今天,是纸书通行的时代。纸书出现以后,书籍装帧由卷轴形式向册页(又称册叶)形式逐步过渡,期间经历了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阶段。各个时期的书籍形态,今天均有实物留存,林林总总,美不胜收。

 

为了使文字记载永久保存,不遭磨灭,古人从大自然中选取各种适宜书写并保存的材料。从上古时代起,人们不避艰难,曾选择坚固耐磨的龟甲、兽骨、金属、石板作为文字记载的材料,以期文献得以长久流传。即使到了现代,人们仍在不断寻求能永久保留人类文明记录的方式。

 

随着文字记载由简单变为复杂,文献流传的需求日益增加,书写材料也要求既轻便又易得。继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之后,竹木与缣帛(丝织品)成为古人的主要书写材料,书写工具为兽毛笔与烟墨。从最初以竹木片(简)、纤维织片(布片)为材料的简单书写,发展成严格的简册与帛书制作制度,中国书籍由此逐步定型。即使在今天,生活中也不乏书写在竹木或丝织品上的文字。

0705ph002
古时与各种绸缎织品有关的书籍
0705ph002

从帛书过渡到纸质书,卷轴装的形式仍维持不变,延续数世纪之久。一直到唐代,人们使用的书籍仍称“卷子”。卷轴装的形式源于用绳编连的简策,虽然书籍的材质已从竹木、缣帛变为纸张,手工传抄也被雕版印刷取代,早期的印刷品仍保持卷轴装形式。宋代以后,卷轴装形式才逐渐发生变化,先是长幅的卷子被一正一反地折叠成经折装,从而形成了“册页”,读书的方式也由“舒卷”变为“翻阅”。这一变化,也影响到雕版单元由长幅变为短幅,单页的印刷品开始出现,书籍的印刷及装帧从此告别了卷轴形式。单页印刷而成的书籍,其装帧形式又经历了蝴蝶装、包背装,最后发展至明清时代的线装。今天,人们仍习惯将古书称为“线装书”。

0705ph001
线装书《包氏族谱》
0705ph001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3月0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