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康熙怎样推动文化?

0117phn006_01
康熙行书喜雨亭卷(局部特写)(图片提供:左冬辰/FOTOE)
0117phn006_01

康熙对汉族的尊重,从最根本的民族文化做起。康熙继承华夏道统,尊孔崇儒,祭祀孔子时,不仅汉官赔礼,满族文官三品以上亦要陪祀。康熙知道汉人不忘前朝,对明王陵、王墓一律保护,下旨户部,要求守陵人员要小心防护,责令地方官不时稽察。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亲谒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孝陵。康熙率领大臣、侍卫、部院官员于门外下马,在孝陵殿前行三跪九叩之礼,下令禁止在王陵附近山林砍柴,赏赐守陵人员。据历史记载“在旁观望的明朝父老有数万人,全都感动到痛哭流涕”。不用说,康熙此举对汉族官民的心理有极大的震撼力。

0117ph002
北京孔庙
0117ph002
0117ph003
孔子像
0117ph003

康熙热爱传统文化,组织学者编纂经典巨著不下数十种。最难得的是他在日理万机之余,对每部书的编辑体例、资料源各方面都作出认真、具体的指导,甚至亲自动手整理资料。由康熙主持编纂完成的、较为著名的重要经典著作包括《清文鉴》、《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古文渊鉴》、《全唐诗》、《律历渊源》等。此外,康熙还命人绘制详细的中国地图《皇舆全览》,将法国人皮理所著的《人体解剖学》翻译成满文和汉文。

 

《康熙字典》的诞生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向南书房大学士陈廷敬等提出编修汉文字书的想法,随后,成立编写机构,以张玉书、陈廷敬为总阅官,凌绍雯等人为纂修官,陈世倌为纂修兼校刊官。该字书由于是康熙亲自主持编纂,后人统称《康熙字典》。这本字典依据《字汇》、《正字通》增订而成。根据序言,字典在编纂时“悉取旧籍,次第排序。切音解义一本《说文》、《玉篇》,兼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康熙字典》印行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特点是收字最多,超过四万七千字,检索也较便捷,但在释义和音切上,错漏甚多。

 

开博学鸿儒科

清朝沿袭明制,以八股文开科取仕,但对心怀念明朝,拒绝与清廷合作的名节之士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吴三桂更以复明为借口,起兵叛乱,康熙为了进一步笼络汉族士子,宣布开博学鸿儒科。博学鸿儒,又称博学鸿词科,基本上采用考试与举荐结合的方式取士,康熙为此下令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推荐候选人。“鸿儒”本身就是一种荣誉称号,通过博学鸿儒科的举荐,清廷掌握了当时名流学者的情况,康熙也改善了与江南士子的关系。

 

善用西方科学

顺治年间,任用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为钦天监,采用“时宪历” ,受到主张使用“回回历”和“大统历” 的大臣反对。康熙初年,在鳌拜支持下,朝廷复行大统历,以杨光先为钦天监。其后,大统历、回回历错误百出,朝廷哗然,康熙决定通过实验,了解三种历法何者较优,结果“时宪历”胜出,康熙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康熙还令南怀仁制造兵器,令白晋训练中国测绘人员。具有科学知识的来华传教士,有的任钦天监官员,有的担任翻译,也有的在皇宫为皇帝、王子讲授天文、地理、拉丁文等各方面的西方知识。

bulb

“时宪历 ”

由来华的耶稣会会士按西方方法编订的历法,制定于明朝崇祯年间,清顺治二年颁行。

bulb

“回回历 ”和“大统历”

“回回历”是公元十三世纪由阿拉伯学者传入的历法;“ 大统历”是朱元璋起兵反元期间,命刘伯温编订的历法。这部历法以元朝郭守敬等人的授时历为基础,改动不多。

皇帝诗人

康熙是一位颇有才情的诗人。《松花江放船歌》是他射猎东北,率领人马浩浩荡荡泛舟松花江所作的,诗描写了松花江两岸的自然风景和清廷海军的威武军容。

 

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生,流花迭锦锈縠明。彩帆画鹢随风轻,箫韶小奏中流鸣,苍岩翠壁两岸横。浮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貔貅健甲皆精锐,旌旄映水翻朱缨,我来问俗非观兵。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冲波行,云霞万里开澄泓。

 

注释:诗歌的大意是松花江的波浪有如锦绣一般的美丽,前端画着飞鸟图案的彩船,随着风势,在水面上轻快地航行,皇帝乘坐的御船里奏起动人的音乐,河的两岸是苍翠的岩石峭壁。我们的战船一艘连一艘,大清的海军在松花江上顺着水流一往无前,连江里的蛟龙也感到害怕,战士就像古代的猛兽一般骁勇善战,军队的指挥旗映照在水面,红色的旗带随着波浪翻腾。

 

全诗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句“我来问俗非观兵”。事实上当时三藩乱平,康熙正把注意力转向东北,准备痛击沙俄入侵,他由北京远道而至松花江,不仅是要祭祖问俗,也是为了观兵。

作者:
上载日期:
2021年10月2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