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康熙怎樣推動文化?

0117phn006_01
康熙行書喜雨亭卷(局部特寫)(圖片提供:左冬辰/FOTOE)
0117phn006_01

康熙對漢族的尊重,從最根本的民族文化做起。康熙繼承華夏道統,尊孔崇儒,祭祀孔子時,不僅漢官賠禮,滿族文官三品以上亦要陪祀。康熙知道漢人不忘前朝,對明王陵、王墓一律保護,下旨戶部,要求守陵人員要小心防護,責令地方官不時稽察。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親謁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孝陵。康熙率領大臣、侍衞、部院官員於門外下馬,在孝陵殿前行三跪九叩之禮,下令禁止在王陵附近山林砍柴,賞賜守陵人員。據歷史記載「在旁觀望的明朝父老有數萬人,全都感動到痛哭流涕」。不用說,康熙此舉對漢族官民的心理有極大的震撼力。

0117ph002
北京孔廟
0117ph002
0117ph003
孔子像
0117ph003

康熙熱愛傳統文化,組織學者編纂經典巨著不下數十種。最難得的是他在日理萬機之餘,對每部書的編輯體例、資料來源各方面都作出認真、具體的指導,甚至親自動手整理資料。由康熙主持編纂完成的、較為著名的重要經典著作包括《清文鑑》、《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古文淵鑑》、《全唐詩》、《律曆淵源》等。此外,康熙還命人繪製詳細的中國地圖《皇輿全覽》,將法國人皮理所著的《人體解剖學》翻譯成滿文和漢文。

 

《康熙字典》的誕生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向南書房大學士陳廷敬等提出編修漢文字書的想法,隨後,成立編寫機構,以張玉書、陳廷敬為總閱官,凌紹雯等人為纂修官,陳世倌為纂修兼校刊官。該字書由於是康熙親自主持編纂,後人統稱《康熙字典》。這本字典依據《字匯》、《正字通》增訂而成。根據序言,字典在編纂時「悉取舊籍,次第排序。切音解義一本《說文》、《玉篇》,兼用《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康熙字典》印行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特點是收字最多,超過四萬七千字,檢索也較便捷,但在釋義和音切上,錯漏甚多。

 

開博學鴻儒科

清朝沿襲明制,以八股文開科取仕,但對心懷念明朝,拒絕與清廷合作的名節之士卻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吳三桂更以復明為借口,起兵叛亂,康熙為了進一步籠絡漢族士子,宣佈開博學鴻儒科。博學鴻儒,又稱博學鴻詞科,基本上採用考試與舉薦結合的方式取士,康熙為此下令中央和地方的高級官員推薦候選人。「鴻儒」本身就是一種榮譽稱號,通過博學鴻儒科的舉薦,清廷掌握了當時名流學者的情況,康熙也改善了與江南士子的關係。

 

善用西方科學

順治年間,任用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為欽天監,採用「時憲曆」,受到主張使用「回回曆」和「大統曆」的大臣反對。康熙初年,在鰲拜支持下,朝廷復行大統曆,以楊光先為欽天監。其後,大統曆、回回曆錯誤百出,朝廷嘩然,康熙決定通過實驗,了解三種曆法何者較優,結果「時憲曆」勝出,康熙任命南懷仁為欽天監。康熙還令南懷仁製造兵器,令白晉訓練中國測繪人員。具有科學知識的來華傳教士,有的任欽天監官員,有的擔任翻譯,也有的在皇宮為皇帝、王子講授天文、地理、拉丁文等各方面的西方知識。

bulb

「時憲曆 」

由來華的耶穌會會士按西方方法編訂的曆法,制定於明朝崇禎年間,清順治二年頒行。

bulb

「回回曆 」和「大統曆」

「回回曆」是公元十三世紀由阿拉伯學者傳入的曆法;「 大統曆」是朱元璋起兵反元期間,命劉伯溫編訂的曆法。這部曆法以元朝郭守敬等人的授時曆為基礎,改動不多。

皇帝詩人

康熙是一位頗有才情的詩人。《松花江放船歌》是他射獵東北,率領人馬浩浩蕩蕩泛舟松花江所作的,詩描寫了松花江兩岸的自然風景和清廷海軍的威武軍容。

 

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流花疊錦鏽縠明。彩帆畫鷁隨風輕,簫韶小奏中流鳴,蒼岩翠壁兩岸橫。浮雲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龍驚,連檣接艦屯江城。貔貅健甲皆精銳,旌旄映水翻朱纓,我來問俗非觀兵。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衝波行,雲霞萬里開澄泓。

 

注釋:詩歌的大意是松花江的波浪有如錦繡一般的美麗,前端畫着飛鳥圖案的彩船,隨着風勢,在水面上輕快地航行,皇帝乘坐的御船裏奏起動人的音樂,河的兩岸是蒼翠的岩石峭壁。我們的戰船一艘連一艘,大清的海軍在松花江上順着水流一往無前,連江裏的蛟龍也感到害怕,戰士就像古代的猛獸一般驍勇善戰,軍隊的指揮旗映照在水面,紅色的旗帶隨着波浪翻騰。

 

全詩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句「我來問俗非觀兵」。事實上當時三藩亂平,康熙正把注意力轉向東北,準備痛擊沙俄入侵,他由北京遠道而至松花江,不僅是要祭祖問俗,也是為了觀兵。

Author:
Last updated:
2021-10-21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