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什么是歇后语?

30009phn004_01
歇后语是中国语法的一部分(图片提供:Shutterstock.com)
30009phn004_01

“歇后”一名最早见于《旧唐书》。根据记载,唐昭宗光化初年(公元898年)就有一种近似诗的“歇后体”,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也证实了“藏头”、“歇后”都是诗体。有些歇后语是以大家熟知的古书成句成语为依托,用其中一部分,省去一部分,以保留的部分代替“歇”掉的部分。歇后语在不同时代,内容不一样,早期的歇后语实际是成语成句的省略。现今的歇后语只是沿用了“歇后”的名称,与原来的“歇后”名同实不同。

 

广义的成语是人们相沿惯用的现成语句。许多成语都来自古书的常用语句。早期的歇后语就是构建在这些成语成句上。歇后语要省略掉词语中的一部分,而它依托的词语如果不是大家所熟知的,一省略,便令人摸不着头脑。早期的歇后语有许多省略的不是“语”,没省略的也不多。另一种成语成句省略成的歇后语却是常态化的,如以“友于”代“兄弟”,陶渊明《庚子岁从都还》诗中“一欣待温颜,再喜见友于”就是形容归家后见到父母兄弟的欣喜。这种歇后语名虽叫“歇后”,有的却是“歇前”。如用“倚伏”代替“祸福”(《汉书‧叙传》的“北叟颇识其倚伏”)以指祸福相因,语出《老子‧五十章》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隐语古代也称“廋辞”,“廋”是隐藏的意思,“廋辞”就是隐晦的话,这个词最初见于《国语‧晋语》。宋朝孙在疏解《孟子‧公孙丑》的时候曾解释“廋辞”说:“大抵廋辞云者如今呼笔为‘管城子’,纸为‘楮先生’,钱为‘白水真人’”又为‘阿堵物’之类是也。”把笔叫“管城子”是因为毛笔笔杆是竹管;纸叫“楮先生”,是因为楮树树皮是造纸的原料。隐语多是摹状、比喻类的替代,这一点和现今比喻说明式的歇后语有相似的地方,然而它和歇后语的最根本区别是隐语廋辞不存在歇后语比喻部分和说明部分的固定联系,也是“歇”式的语言省略。

 

歇后语的前半部分多是一种比喻。这些比喻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一点也不逊于修辞学里的比喻辞格。歇后语多数是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没有比喻就构不成歇后语。然而,比喻和歇后语毕竟不是一回事。修辞里的比喻重在被比事物的本体与作比事物的喻体在某一点相似,歇后语里的比喻重在准确地说明结论,因此,本体与喻体次序先后并不十分重要,歇后语的比喻只能在前,说明部分只能在比喻部分之后。例如说“他两头受气,像老鼠钻到风箱里一样”是比喻;说“他是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则是歇后语。比喻中喻体和本体之间多有比喻词,明喻用“像”、“似”、“如”,暗喻用“是”、“成为”之类的比喻词。歇后语的比喻部分和说明部分之间则没有比喻词,两部分之间用破折号或逗号来表示停顿如:“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一些句式较短的歇后语连逗号或破折号也不用,径直地写下来,如“剃头挑子一头热”、“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过实际读起来,中间仍有极短的停顿。

 

谜语是流传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一种智慧语言,它通过曲折、细腻的比喻或描写,巧妙地隐衬出一定的事物来。谜语也是一种隐语。《说文解字》解释“谜”字就说它是“隐语也”。隐晦,不明说,是谜语和隐语的共同点。谜语通常是由一个喻体和一个本体组成。喻体相当于谜面,本体相当于谜底。表面上,喻体和本体是不同的事或物,但二者又有能够引起联想的共同点或相似点。这和歇后语是相同的。但是,歇后语依然不同于谜语。二者都有本体和喻体。歇后语的喻体一般只有一句,谜语的喻体则不止一句。它尽量多方面地描述本体,着重明确无误,力求消除歧解;歇后语的喻体则重在含蓄,以求生动的语言效果。歇后语直接简单的比喻,如“一张纸画个鼻子──好大的脸”,并不在“一张纸”、“画鼻子”方面多做描绘,“一张纸画个鼻子”一句话,干脆俐落。就本体来看,谜语的谜底多为物,歇后语的说明部分多为事。歇后语的说明部分多数说出来,也可以不说出来,而谜语的谜底一定不要说出来,最多在后面加上个限制性的说明,如“打一物”、“打一人名”之类。

 

“俏皮”本指“相貌好”,《辞海》说:“隽语则曰俏皮话”,“隽语”是隽永之语,甘美而耐人寻味的话。广义的俏皮话指“风趣幽默或有嘲讽意味”,狭义则专指歇后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就持这种观点。俏皮话大部分是打个有趣的比方,后面跟着说出本意,这和歇后语是一致,只不过并无专称,一般称为俗语。人们用语习惯不同,有的用俏皮话,有的用歇后语,一如我们区分成语、谚语、俗语、惯用语,有人并不区分,或统称俗语、常言或统称成语、老话,是不能强求的,也无法强求。所以,广义的俏皮话包括歇后语,狭义的俏皮话等于歇后语的另一称呼。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1月29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