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什么是谚语?

30009phn001_01
谚语是人类生活经验的结晶(图片提供:Shutterstock.com)
30009phn001_01

谚语是流传在广大人民间的一种通俗简练、生动活泼的固定短句或韵语。从形式上看,它是口语性极强的现成话,简洁而凝练,定型而不呆板;从内容上看,它是人类生活经验的结晶,言近而意远,富有哲理而又显豁透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喜闻乐见的谚语,每个民族的谚语都是本民族语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汉语的谚语如同汉语一样古老,有悠久历史。

 

谚语、歇后语、成语及惯用语都是“熟语”的一员。熟语是一个大概念,相当于逻辑学中的上位概念,谚语相当于下位概念。熟语既然统属成语、惯用语、谚语,自然拥有成语等的共同特征,而作为其下属的成语、惯用语、谚语等也必然有各自与其他熟语相区别的特征。因此,论述谚语的特征,定会涉及熟语共有的特征和与其他熟语相区别的特征。熟语中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在内容方面共同性大,语言形式方面差别性大。在区别谚语与成语、惯用语、歇后语时,更多的是偏重语言形式。

 

谚语和成语都是熟语的一种,是语言中惯用的定型现成语汇,但在下列四个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一、谚语的口语性质强,成语的书面语性质强。二、成语的结构定型比谚语更强。三、成语的基本格式是四个字的片语,谚语多是单句或复句。成语的主体是四音节的片语,每个音节都能独立表达意义,四个音节就是四个意义单位。四、成语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特征,谚语却不多见。

 

惯用语是熟语的一种。惯用语本身是一种定型片语。它的结构是片语,意义却是整体化。谚语和惯用语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下列三方面:第一、谚语多数着重说明一个事理或一种经验,惯用语多比喻一件事情或一个过程。第二、谚语多为短句,惯用语多为三个音节的动宾关系或偏正关系的片语。第三、由于结构不同,谚语本身就是短句,常常可以单独成句。

 

历来“俗语”一词并无严格的语言学定义,按台湾中国文化研究所出版的《中文大辞典》的说法,俗语就是“流行通俗之语”,俗语的重点内涵就在一个“俗”上,因此一切通俗易懂的片语和短句均可包括在俗语的范围之内。过去“俗”、“谚”联称,多数情况“俗语”基本上是谚语,问题是:如果我们要把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等分别从熟语大类中独立出来,特别是把谚语从“俗语”中独立出来,那么剩下的“俗语”就是狭义的俗语了。

 

谚语和歇后语的共同特点是:语言通俗生动,善用比喻,但歇后语的独特结构,使它和其他熟语──也包括谚语区别开来。歇后语在结构上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比喻或描写,后一部分则是比喻或描写的说明。过去俗、谚连称,歇后语也多包括在内。有些俗谚,如分成前后,中间断开,则如同歇后语。

 

语言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谚语的人文性。概括起来,反映在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制度习俗和精神文化。谚语的人文性首先表现在它对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的反映上。物质文化是人类物质生活的体现,物质生活既有物质生产又有物质消费。反映物质生产的谚语最多的是有关农业生产,因为这类谚语数量庞大,涉及农业生产面广,所以专称“农谚”。农业生产之外,牧业生产、渔业生产进而工业生产也不同程度反映在谚语之中。谚语反映人类社会的物质消费更是不亚于物质生产,诸如衣、食、住、行方面的谚语不胜枚举,如“人是衣裳马是鞍”、“佛要金装,人要衣装”是讲穿着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是讲饮食的,“有福住得朝南屋”、“多叫一声哥,少走十里坡”是讲居住和引路的。

30009ph002
涉及农业生产的谚语称为“农谚”
30009ph002

制度和习俗是维系社会的纽带,上至国家,下至家庭,不同时代都有不同的规章制度,而这些都会在谚语中留下烙印。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在谚语里印下了一大批反映旧制度和习俗的痕迹。这些谚语,在今天看来,有的不足为法,有的仍有借鉴作用。“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衙门深似海,弊病大如天”,这是揭露旧日官府衙门黑暗的;“同族三分亲”、“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这是反映宗族制度的;“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是反映旧的婚姻关系。

 

精神文化是相对于物质文化而言,虽然二者的界限不是绝对,有互相交叉渗透,如制度与习俗,但大体上还是有区别分明。精神文化主体上是人的价值观、审美观、思维方式和宗教信仰等。价值观就是人生的价值取向,即对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地位和意义的认识。谚语说“命在我而不在天”,这体现了人对自己的价值和力量的确认,也是一种“以人为本”。审美观是欣赏、鉴别事物美的评判标准。诗和画在中国有其独特地位,谚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诗和画的一种审美标准。思维方式是一种更为抽象的概念,是指人的理性认识及过程的方式,多属认识论的内容。谚语“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是说个体和整体、局部和全域的关系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是说辩证关系的。宗教信仰也是大千世界,佛教、道教以及儒家信仰,无不在谚语中有所反映,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过,其中许多谚语的意义已经扩大,升华至有引申或比喻的意义了。

30009ph001
宗教亦是反映谚语的因素之一
30009ph001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1月29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