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四库全书》的目录及内容

0704ph008
《四库全书》各部以不同颜色装潢
0704ph008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它不仅名称自有渊源,涵义深刻,内容同样海纳百川,包罗万象。从收书数量来看,达三千五百多种,在中国古代丛书中首屈一指;从时间跨度来看,上自先秦,下迄清代乾隆以前,囊括中国古代两千多年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主要典籍;就空间范围而言,不仅收录中国人的著作,包括国内少数民族作者、女性作者的作品,而且还收录外国作者的著述;再就学科分类而言,也包罗经、史、子、集四部,涵盖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各个学科门类和各个专门领域。

0704ph011
经部典籍书影
0704ph011

“四库”的名称,渊源于中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法,将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加以编排和收藏。这种图书分类方法,最早始于西晋时期。当时在朝廷担任秘书省长官的荀勖奉命整理国家藏书,他参考三国时魏人郑墨的《中经》,编制一部综合性的图书目录,称为《中经新簿》。在这部目录中,荀勖将图书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分别记载经书、子书、史书和诗赋。直至唐代,官修史书中的《隋书》专立《经籍志》,记载文献典籍,始将甲乙丙丁四部书正式定名为经史子集。唐代的国家藏书机构集贤书院也根据经史子集的分类,将图书分置四库存放,称之为“四库书”。自此而后,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就成为中国古代传统目录学的正统分类体系,“四库书”的称呼也流传下来。清代官修《四库全书》,既沿袭四部分类,又收书全备,所以乾隆亲自定名为《四库全书》。

0704ph012
盖上御玺的《四库全书总目》
0704ph012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产生后,被奉为传统目录学的正统分类体系,不仅因为它概括图书典籍的分类,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反映知识的分类,体现古代学人士子对人类社会所有学问的认识。《四库全书》就是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来包含中国历代主要典籍,概括古今中外所有知识和学问。当然,《四库全书》在书籍的收录上也有不足之处。凡是与正统儒家学说和统治者的价值观念相悖离,以及与清政权的统治思想和文化政策相牴触的著作均遭摒弃,有关科学技术、生产技艺方面的书籍,以及记载国外地理、风土、人情的图书也很少收录。

 

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包罗清乾隆朝以前的主要典籍。《四库全书》共有两部目录,一部是《四库全书总目》,一部是《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者一繁一简,一详一略,各有侧重,也各具特点,不仅为读者查找《四库全书》提供便利,并且在中国传统目录学史上,留下一座丰碑。《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是在《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适应编纂工作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部大型官修目录著作,总共200卷。它根据传统目录学的正统分类体系,把全部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并于部下分类,类下再细分为各个子目,计四部44类66子目。通过部—类—子目这样的三级分类法,《总目》成功建构一个包罗宏富、组织严密的庞大体系,把《四库全书》著录、存目的上万种书籍统括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总目》还继承中国古代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在每一部的卷首撰写一篇总序,在每一类的卷首撰写一篇小序,以总结传统学术的渊源流变,反映图书典籍的分合存佚。与此同时,《总目》还为《四库全书》著录、存目的每一种书籍都撰写一篇详细的书目提要,介绍作者生平,叙述典籍内容,考辨篇章文字,评论长短得失。因此,《总目》不仅钩玄提要、提纲挈领,为读者查考与利用《四库全书》提供便利,更“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人们了解和把握传统学术的发展变化起重要作用。

0704ph010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子部类目
0704ph010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以下简称《简目》)是《四库全书总目》的姊妹篇,也是《总目》的缩写本,共20卷。由于《总目》重视钩玄提要、辨章学术,强调以详晰的书目提要、完善的分类体系和系统的部类小序来介绍、评论《四库全书》著录、存目的各种书籍,及考查和总结中国传统学术的渊源流变,因此其内容颇为浩博,篇帙也不免繁重。为使学者能够更方便、快捷地查阅、利用《四库全书》,乾隆特别下令编纂这部《简目》。《简目》突出简明扼要的特点,它不收录存目书籍,也省略部类的总序和小序,而只记载著录书籍,提要文字也十分简练。如果说《总目》作为一部大型官修书目,重在为学者提供读书治学的指南,那么《简目》作为简明目录著作,则主要为学者查阅《四库全书》提供便利。两者都是读书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书。

0704ph009
《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外观
0704ph009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1月06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