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如何编纂《四库全书》?

0704ph005
《四库全书》书末附有誊录人员及校对官名字,足见编校过程严谨
0704ph005

纂修《四库全书》是一项规模空前的浩大工程。按照清代定例,凡是由朝廷组织纂修的较大规模书籍,都要开馆设官,集中人力和物力专门进行,因此清廷专门开设了四库全书处。后沿袭开馆修书的惯例,也称为“四库全书馆”。为便于保存和传播典籍,清廷又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先后将《四库全书》抄录七部,分藏各地。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开馆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四月,七部《四库全书》完成全部纂修、抄录、校订工作,历时14年。

 

四库全书馆是由朝廷直接掌管,皇帝任命皇室郡王、大学士、军机大臣以及六部尚书、侍郎兼任总裁、副总裁,并特别征召翰林院和全国各地的著名学者入馆担任纂修官,从事《四库全书》的考核编纂工作。据统计,先后任职四库全书馆并正式列名的朝廷官员和文人学者多达360人。一时之间,四库全书馆成为凝聚知识精英、引领学术风气的重要场所。

 

四库全书馆开设后,对各种书籍的考核编纂很快就提上工作日程。根据书籍的不同情形,考核编纂工作主要分三大部分:一、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当时社会上已经失传的珍本、善本;二、对清代历朝皇帝下令编纂的各种书籍以及宫内各处收藏的图书作校阅修改,并奉命纂修各种书籍增入《四库全书》;三、对全国各地进呈至四库全书馆的图书作斟酌取舍、考证校勘、钩玄提要。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开馆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库全书》成书,编纂工作前后历时9年,完成包括著录、存目在内总计收书达一万多种的《四库全书》。

0704ph006
校辑《永乐大典》是修书的第一步工作
0704ph006

《四库全书》的抄录与校订,是全书编纂过程中持续时间最为长久,花费人力物力最为巨大的工作。由于全书包罗宏富,卷帙浩瀚,既无法全部刊刻,也不可能全部抄录,因此乾隆特意制订取舍标准,将全部书籍分为著录和存目两大部分,凡是列入著录部分的书籍,都逐一抄录,收入《四库全书》;凡是列入存目部分的书籍,就不再抄录原书,只将其书目提要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各部书籍抄成后,还要对照原本,反复校订,尽可能避免讹误。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库全书》首先抄录完成。其后,第二、三、四部《四库全书》陆续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十一月、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冬、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一月抄成。至此,内廷四阁《四库全书》全部办理完毕。续抄的三部《四库全书》于乾隆四十七年开始进行,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四月同时完成。

 

参与《四库全书》纂修、审核、抄写、校订等各项工作的人数达四千二百余人。按每部《四库全书》三万六千余册、六千一百四十四函、二百二十九万一千一百页、七亿七千万字计算,七部《四库全书》共计二十五万二千余册、四万三千余函、一千六百万余页、五十三亿九千余万字,堪称中国古代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巨大文化工程。

0704ph007
勘阅缮校诸臣职名
0704ph007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1月06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