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慈善事业对社会有何作用?

20902ph017
清末时期香港的瘟疫医院
20902ph017

中国慈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救济,在维护和保障人民的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养疾之政”。北魏时期出现了专门收容贫病者的六疾馆。兴盛于两宋、元、明时期的“惠民药局”更是在赠医施药、救济贫病之民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到了近代,战乱频发,战后疾疫重生和蔓延,中国红十字会充分发扬人道精神,以“博爱”、“恤兵”为宗旨,拯救受伤兵民,安顿流离难民,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用。

 

慈善事业通过济穷救急来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每次大灾之后,封建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一些“荒政”措施来救济灾民,如备仓积谷、开仓赈济、施粥施银等。慈善事业在帮助统治者维系民心,稳定社会秩序,从而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对流民的救济与安置,消除了社会动荡的隐患。新中国成立之后,在1950年出现饥荒的情况下,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救灾活动和解决众多失业人口生活和就业问题的措施,巩固了新生政权,稳定了社会局势。在贫富差距较大的今天,同样必须完善社会保障,救济贫困人口,以防社会发生动乱。

 

中国的慈善事业,在明清时期,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社会中的殷商富贾逐渐不满四民之“末”的现状,参与慈善救济能提高他们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威望。这些富甲一方的商贾通过慈善活动,不仅拯救了无数人的性命,而且补充了地方政府的不足,推动了民间慈善事业的兴起。慈善事业对增强宗族凝聚力的作用集中体现在族田义庄的创立上。义庄“赡贫恤族”,改善族人生活条件,缓和族内贫富差距的同时,增强了族人间的凝聚力。

bulb

四民

四民是中国古代对平民职业的分工,即士、农、工、商。而商人的次序居于末项,故云四民之“末”。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与变迁,总会存在一部分需要给予特殊关怀的弱势群体,如弃婴、孤儿、独居老人、残疾人以及自然灾害的受害者等。因而对这些特殊群体的救助就成了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重中之重。历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如: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慈善之政;唐代的悲田养病坊;宋朝的福田院、居养院;明清时期的养济院、普济堂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社会弱势群体有经常或临时的救济,采取诸如收容教养、补助安置、群体互助和政府救助的形式,使他们有所衣食,生活逐步安定下来。当今社会贫富悬殊,出现了一些新的弱势群体,如农村特困户、城镇失业职工等。因而,照顾弱势群体仍是慈善事业的重要使命。

 

在慈善救助的世代相承中,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价值得到维护和宣扬,这可在两方面体现:其一、宣扬儒学价值。自古以来,中国就十分崇尚道德,人民普遍认为德莫大于仁,莫大于善。究其根源,乃是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是慈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推动了中国的慈善事业,同时,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又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宣扬。其二、救济孤寡妇女,维护妇女贞洁。总之,在慈善意义上的恤老慈幼、扶贫帮困亦成了中国人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

20902ph018
上海举办“万人捐款支持特困家庭好年”慈善活动
20902ph018

慈善事业倡导人们发扬人道主义,因而又可以强化人们的道德意识,警世惕俗,起到励人向善的作用。进入近代以后,善会、善堂还创立了阅报社以开阔眼界,附设戒烟会、不缠足会以宣传戒烟和提倡放足,确实具有“开风气、正人心”的作用。慈善事业教化警世的功能,到了近代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环境下,表现得尤为突出。慈善教育的发展一方面使更多的孤贫儿童有受教育的机会,培养了大量救亡图存的人才;另一方面,众多的慈善家亲自参与挽救国家民族危亡和救济贫困人群的活动中。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1月06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