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慈善事業對社會有何作用?

20902ph017
清末時期香港的瘟疫醫院
20902ph017

中國慈善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醫療救濟,在維護和保障人民的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國早在西周時期就有「養疾之政」。北魏時期出現了專門收容貧病者的六疾館。興盛於兩宋、元、明時期的「惠民藥局」更是在贈醫施藥、救濟貧病之民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到了近代,戰亂頻發,戰後疾疫重生和蔓延,中國紅十字會充分發揚人道精神,以「博愛」、「恤兵」為宗旨,拯救受傷兵民,安頓流離難民,發揮了巨大的社會功用。

 

慈善事業通過濟窮救急來緩解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每次大災之後,封建統治者不得不採取一些「荒政」措施來救濟災民,如備倉積穀、開倉賑濟、施粥施銀等。慈善事業在幫助統治者維繫民心,穩定社會秩序,從而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對流民的救濟與安置,消除了社會動盪的隱患。新中國成立之後,在1950年出現饑荒的情況下,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救災活動和解決眾多失業人口生活和就業問題的措施,鞏固了新生政權,穩定了社會局勢。在貧富差距較大的今天,同樣必須完善社會保障,救濟貧困人口,以防社會發生動亂。

 

中國的慈善事業,在明清時期,工商業繁榮,資本主義萌芽,傳統社會中的殷商富賈逐漸不滿四民之「末」的現狀,參與慈善救濟能提高他們自身的社會地位和威望。這些富甲一方的商賈通過慈善活動,不僅拯救了無數人的性命,而且補充了地方政府的不足,推動了民間慈善事業的興起。慈善事業對增強宗族凝聚力的作用集中體現在族田義莊的創立上。義莊「贍貧恤族」,改善族人生活條件,緩和族內貧富差距的同時,增強了族人間的凝聚力。

bulb

四民

四民是中國古代對平民職業的分工,即士、農、工、商。而商人的次序居於末項,故云四民之「末」。

無論社會如何發展與變遷,總會存在一部分需要給予特殊關懷的弱勢群體,如棄嬰、孤兒、獨居老人、殘疾人以及自然災害的受害者等。因而對這些特殊群體的救助就成了中國傳統慈善事業的重中之重。歷朝統治者都十分重視如: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使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慈善之政;唐代的悲田養病坊;宋朝的福田院、居養院;明清時期的養濟院、普濟堂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和社會各界對社會弱勢群體有經常或臨時的救濟,採取諸如收容教養、補助安置、群體互助和政府救助的形式,使他們有所衣食,生活逐步安定下來。當今社會貧富懸殊,出現了一些新的弱勢群體,如農村特困戶、城鎮失業職工等。因而,照顧弱勢群體仍是慈善事業的重要使命。

 

在慈善救助的世代相承中,中國傳統的社會文化價值得到維護和宣揚,這可在兩方面體現:其一、宣揚儒學價值。自古以來,中國就十分崇尚道德,人民普遍認為德莫大於仁,莫大於善。究其根源,乃是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儒家思想體系。儒家思想是慈善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推動了中國的慈善事業,同時,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又是對儒家思想的一種宣揚。其二、救濟孤寡婦女,維護婦女貞潔。總之,在慈善意義上的恤老慈幼、扶貧幫困亦成了中國人約定俗成的道德規範。

20902ph018
上海舉辦「萬人捐款支持特困家庭好年」慈善活動
20902ph018

慈善事業倡導人們發揚人道主義,因而又可以強化人們的道德意識,警世惕俗,起到勵人向善的作用。進入近代以後,善會、善堂還創立了閱報社以開闊眼界,附設戒煙會、不纏足會以宣傳戒煙和提倡放足,確實具有「開風氣、正人心」的作用。慈善事業教化警世的功能,到了近代民族危機日益加重的環境下,表現得尤為突出。慈善教育的發展一方面使更多的孤貧兒童有受教育的機會,培養了大量救亡圖存的人才;另一方面,眾多的慈善家親自參與挽救國家民族危亡和救濟貧困人群的活動中。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1月06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