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蚕桑丝绸

0907phn002_a
0907phn002_a

中国蚕桑丝绸的发展历史长达5,000年。蚕桑的起源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河南和浙江就出土过这一时期的蚕丝织物。此后,蚕农一直使用传统技术生产丝绸。他们栽桑养蚕,获得蚕茧后以手摇或脚踏丝车缫丝,用传统的手工织机织出各种美丽的丝绸织物。

 

中国丝绸业发展至唐代达到顶峰,明代则是丝绸传统技术成熟的时期。十九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开始利用西方工业化的成果生产丝绸,中国丝绸业自此由传统生产技术体系过渡到现代生产技术体系。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已基本具备了现代丝绸生产体系。现今,中国占有世界蚕丝生产量的70%和丝织品生产量的50%以上,是公认的丝绸生产大国。中国的蚕桑分布十分广泛。除青海、西藏外,各地都有栽桑养蚕,其中浙江、江苏、四川和山东为蚕桑的重点产区。

 

桑蚕又称家蚕,是以桑叶为食料的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发育阶段。茧是蚕成熟后吐丝所形成的蛹体保护层,是丝绸工业的原料。蚕丝纤维由两根呈钝三角形的丝素和包裹于丝素之外的丝胶组成,是一种天然蛋白质长纤维,具有强韧、纤细、光滑、柔软、光泽、耐酸等优点,并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用蚕丝织成的真丝绸手感柔软,光泽优雅,吸湿透气,穿着舒适,多用于内衣和时尚外衣面料。

 

蚕桑丝绸渗透于中国人的生活,主要反映在物质生活和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在物质生活方面,丝绸美化了中国人的生活。他们以艳丽柔美的绫罗绸缎为衣料,令以麻、棉、毛为服料的西方异族所欣羡,并由此孕育了以运输丝绸为主要物产的丝绸之路”。丝绸不仅装饰着男女老少的衣裙,而且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满足着物质需求,用织、绣、染等工艺制成的幔帐、旌幡、桌围、椅套、车轿、结婚被面、书籍装裱、书画材料,甚至小到巾帕、扇套、荷包、小童围嘴,几乎在中国人的吃穿住行、婚丧节庆中随处可见。

 

在政治经济方面,蚕桑丝织业是中国乡村经济的主要依赖,同时它也是全国最重要的财政及外贸收入之一,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很大作用。

 

丝绸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体现在语言、礼制、风俗等方面。如古代汉语词汇中,大量的文字和词汇与丝绸有关,其中以“纟”为偏旁的文字大多与纺织丝绸有关,很多一直延用到现代,成为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与中国的礼仪制度也有很大关联,古代将男耕女织看作自然分工,故天子亲耕土地、皇后亲自养蚕以为天下表率,劝耕农桑则是考核官吏政绩的主要标尺。蚕桑丝绸生产中还形成了独特的风俗礼仪,包括祭蚕神、蚕关门及各种庆典活动和行为禁忌等。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2月1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