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德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文化

30062ph020
歌德与席勒在魏玛
30062ph020

十八世纪中叶后,中国的文学艺术开始对德国产生影响。德国人第一次接触中国文学,大概是法国人杜赫德所撰《中华帝国全志》。《中华帝国全志》刊登中国元曲《赵氏孤儿》、四回《今古奇观》以及十几首《诗经》。德国人穆尔(Murr)是第一个介绍中国长篇小说的人,他把《好逑传》从英文翻译成德文。德国作家翁策尔出版了《中国诗集》介绍中国的诗歌。威廉‧洪堡从语言史的兴趣出发,学习过中国语言。海涅在其著作中描写过万里长城。歌德和席勒这一对文学巨匠,都曾从中国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特别是歌德。

 

歌德与中国文化

歌德曾认真研究中华文化,他从儒家经典的译文中熟知孔子,赞赏中国哲学同现实政治的密切结合,称孔子为“道德哲学家”,认为孔子通过修身以促进自身善美发展的见解同自己的见解非常相近;认为中国人举止适度,行事中庸,这方面比欧洲人优越。因此,歌德在其生活的时代就被人称为“魏玛的孔子”和“魏玛的中国人”。晚年,歌德更受到儒家的“德”和道家的“道”影响。

 

歌德读过许多中国文学作品,并且总想取得对中国的真实印象。他甚至在发现中国诗歌之美时摸索着学习中国语言。因为当时由英法传教士翻译的中国文献质量皆不太高,他一度对中国诗歌产生不了较深印象。直到老年,歌德才坚信中国诗歌“可以令人判明,在这一奇异的国度,虽有一些局限,却永能悠然生活、博爱与吟咏”。

30062ph022
慕尼黑歌德雕像
30062ph022

席勒与中国文化

席勒是德国文豪,认定能在“中国本质”的奇幻、淡雅中找到乐趣。1795年和1799年,他曾写下两首诗《孔夫子的箴言》。这两首以时空为主题的诗充满哲理,令人联想到《论语》和《中庸》里的一些章句。1794年,《好逑传》的德文版译者穆尔将译本赠送给席勒。席勒十分喜欢,后来计划改作《好逑传》,并创作了一个哑谜式的中国神话剧本,取名《图兰朵》(Turandot)。1818年歌德为此喝采说:“愿在种种令人心情沉重的故事后,有这样一个轻松的童话结局:阿尔托姆,神话般的中国皇帝!图兰朵,爱打哑谜的公主!”席勒还为这部剧准备了许多谜语诗以备演出时轮换使用。

30062ph021
《好逑传》
30062ph021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2月1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