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德國學者眼中的中國文化

30062ph020
歌德與席勒在魏瑪
30062ph020

十八世紀中葉後,中國的文學藝術開始對德國產生影響。德國人第一次接觸中國文學,大概是法國人杜赫德所撰《中華帝國全志》。《中華帝國全志》刊登中國元曲《趙氏孤兒》、四回《今古奇觀》以及十幾首《詩經》。德國人莫爾(Murr)是第一個介紹中國長篇小說的人,他把《好逑傳》從英文翻譯成德文。德國作家翁策爾出版了《中國詩集》介紹中國的詩歌。威廉‧洪堡從語言史的興趣出發,學習過中國語言。海涅在其著作中描寫過萬里長城。歌德和席勒這一對文學巨匠,都曾從中國文學作品中汲取靈感,特別是歌德。

 

歌德與中國文化

歌德曾認真研究中華文化,他從儒家經典的譯文中熟知孔子,讚賞中國哲學同現實政治的密切結合,稱孔子為「道德哲學家」,認為孔子通過修身以促進自身善美發展的見解同自己的見解非常相近;認為中國人舉止適度,行事中庸,這方面比歐洲人優越。因此,歌德在其生活的時代就被人稱為「魏瑪的孔子」和「魏瑪的中國人」。晚年,歌德更受到儒家的「德」和道家的「道」影響。

 

歌德讀過許多中國文學作品,並且總想取得對中國的真實印象。他甚至在發現中國詩歌之美時摸索着學習中國語言。因為當時由英法傳教士翻譯的中國文獻品質皆不太高,他一度對中國詩歌產生不了較深印象。直到老年,歌德才堅信中國詩歌「可以令人判明,在這一奇異的國度,雖有一些局限,卻永能悠然生活、博愛與吟詠」。

30062ph022
慕尼克歌德雕像
30062ph022

席勒與中國文化

席勒是德國文豪,認定能在「中國本質」的奇幻、淡雅中找到樂趣。1795年和1799年,他曾寫下兩首詩《孔夫子的箴言》。這兩首以時空為主題的詩充滿哲理,令人聯想到《論語》和《中庸》裏的一些章句。1794年,《好逑傳》的德文版譯者莫爾將譯本贈送給席勒。席勒十分喜歡,後來計劃改作《好逑傳》,並創作了一個啞謎式的中國神話劇本,取名《圖蘭朵》(Turandot)。1818年歌德為此喝采說:「願在種種令人心情沉重的故事後,有這樣一個輕鬆的童話結局:阿爾托姆,神話般的中國皇帝!圖蘭朵,愛打啞謎的公主!」席勒還為這部劇準備了許多謎語詩以備演出時輪換使用。

30062ph021
《好逑傳》
30062ph021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1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