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儒道思想如何影响德国?

30062ph015
孔子像
30062ph015

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学说和理念在德国的知识界获得过广泛传播。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和沃尔夫、康德和黑格尔都深入研究过孔子思想。大文豪歌德十分欣赏孔子的哲学。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的处事原则、“无为而治”的行为方式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受到德国人,特别是青年拥护。《道德经》成为沟通东西文化的桥梁。

 

儒家思想在德国

儒家思想很早就由传教士介绍到德国。1687年,由耶稣会士鲁日满等翻译的拉丁文《中国哲学家孔子》在巴黎出版,很快就引起了德国哲学家对于孔子思想的关注和研究。同年,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和后来的沃尔夫、康德和黑格尔都深入研究过孔子思想。康德认为儒家的道德学说只有传统,没有概念,缺乏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黑格尔也明确表示,“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歌德则特别称赞中国哲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说孔子是一位道德哲学家。

30062ph016
歌德
30062ph016

1721年沃尔夫的《论中国的实践哲学》,则是以耶稣会士卫方济的拉丁文《中华帝国六经》为理论来源。后者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底本。沃尔夫认为,建立在“自然力量”或“自然理性”基础上的中国道德属于“哲学道德”,而受神启指引、以上帝意志规约人的行为的道德属于“神学即基督教道德”。他说,中国人既不是有神论者也不是反神论者,而是纯粹依靠“自然理性”获得幸福的人。 

 

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文明出现危机,德国的思想家也将目光再次投向东方文化。卫礼贤对孔子的思想深深痴迷,在中国宿儒的支持和帮助下,他将《论语》、《中庸》、《大学》等儒家经典精心翻译为德文,为德国人准确理解孔子思想做出重要贡献,促进了中德之间哲学思想的交流。

 

道家思想在德国

德国的道家思想研究起步比较晚,在早期受到法国学者之译本和研究的影响。历史上最早将《道德经》翻译成欧洲语言的是十八世纪的耶稣会士。1823年法兰西学院汉学家雷慕沙翻译的《道德经》出版。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德语世界出现了《道德经》翻译的第一次高潮。最早的德译本《道德经》是1870年普兰科纳、施特劳斯的译本。施特劳斯在其译本中直接把“道”译成神,他认为“道”与《约翰福音》中“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神”十分接近。

30062ph014
老子《道德经》
30062ph014

德意志帝国晚期和魏玛共和国时期,老庄学说在遭遇精神危机的德国风行一时。卫礼贤译《老子》二十世纪初在耶拿重版四次,被认为“肯定最有影响”,到1930年卖出19000册。《庄子》的翻译稍迟,1888年德国早期汉学家嘎伯冷兹关于《庄子》语言的研究首开研究道家经典之先河。其后布伯1910年出版德文版《庄子》。卫礼贤的《庄子》译本1920至1940年在耶拿重版10次,引起较大反响。卫礼贤之译本和布伯1910年选编的《庄子》为德国的“道家热”奠定了基础。老庄思想在战后德国青年中颇受欢迎。德国不少青年组织崇尚中国文化,“自由德意志青年”和“候鸟”都是尊崇老子的大型组织。

 

老庄思想在德国文学家中备受青睐。德布尔《王伦三跳》中的主人公深受道教无为观念影响。黑塞非常推崇老子、孔子、庄子、李白、杜甫等中国思想家和诗人。其作品《玻璃珠游戏》主人公悉心钻研过《易经》等中国古代哲学,小说中多处引用《易经》、《吕氏春秋》和老庄哲学,并加以评论,明显令人感到中国文化,特别是道家思想的影响。布莱希特根据老子经历,著有《礼貌的中国人》和长诗《老子西出关著道德经的传说》。

30062ph013
老子故里太清宫老君殿的石刻《道德经》
30062ph013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2月1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