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儒道思想如何影響德國?

30062ph015
孔子像
30062ph015

中國古代思想家的學說和理念在德國的知識界獲得過廣泛傳播。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和沃爾夫、康得和黑格爾都深入研究過孔子思想。大文豪歌德十分欣賞孔子的哲學。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的處事原則、「無為而治」的行為方式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受到德國人,特別是青年擁護。《道德經》成為溝通東西文化的橋樑。

 

儒家思想在德國

儒家思想很早就由傳教士介紹到德國。1687年,由耶穌會士魯日滿等翻譯的拉丁文《中國哲學家孔子》在巴黎出版,很快就引起了德國哲學家對於孔子思想的關注和研究。同年,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和後來的沃爾夫、康得和黑格爾都深入研究過孔子思想。康得認為儒家的道德學說只有傳統,沒有概念,缺乏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評。黑格爾也明確表示,「孔子只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在他那裏思辨的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歌德則特別稱讚中國哲學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繫,說孔子是一位道德哲學家。

30062ph016
歌德
30062ph016

1721年沃爾夫的《論中國的實踐哲學》,則是以耶穌會士衞方濟的拉丁文《中華帝國六經》為理論來源。後者以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為底本。沃爾夫認為,建立在「自然力量」或「自然理性」基礎上的中國道德屬於「哲學道德」,而受神啟指引、以上帝意志規約人的行為的道德屬於「神學即基督教道德」。他說,中國人既不是有神論者也不是反神論者,而是純粹依靠「自然理性」獲得幸福的人。 

 

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西方文明出現危機,德國的思想家也將目光再次投向東方文化。衞禮賢對孔子的思想深深癡迷,在中國宿儒的支持和幫助下,他將《論語》、《中庸》、《大學》等儒家經典精心翻譯為德文,為德國人準確理解孔子思想做出重要貢獻,促進了中德之間哲學思想的交流。

 

道家思想在德國

德國的道家思想研究起步比較晚,在早期受到法國學者之譯本和研究的影響。歷史上最早將《道德經》翻譯成歐洲語言的是十八世紀的耶穌會士。1823年法蘭西學院漢學家雷慕沙翻譯的《道德經》出版。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紀初,德語世界出現了《道德經》翻譯的第一次高潮。最早的德譯本《道德經》是1870年普蘭科納、施特勞斯的譯本。施特勞斯在其譯本中直接把「道」譯成神,他認為「道」與《約翰福音》中「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神」十分接近。

30062ph014
老子《道德經》
30062ph014

德意志帝國晚期和魏瑪共和國時期,老莊學說在遭遇精神危機的德國風行一時。衞禮賢譯《老子》二十世紀初在耶拿重版四次,被認為「肯定最有影響」,到1930年賣出19000冊。《莊子》的翻譯稍遲,1888年德國早期漢學家嘎伯冷茲關於《莊子》語言的研究首開研究道家經典之先河。其後布伯1910年出版德文版《莊子》。衞禮賢的《莊子》譯本1920至1940年在耶拿重版10次,引起較大反響。衞禮賢之譯本和布伯1910年選編的《莊子》為德國的「道家熱」奠定了基礎。老莊思想在戰後德國青年中頗受歡迎。德國不少青年組織崇尚中國文化,「自由德意志青年」和「候鳥」都是尊崇老子的大型組織。

 

老莊思想在德國文學家中備受青睞。德布林《王倫三跳》中的主人公深受道教無為觀念影響。黑塞非常推崇老子、孔子、莊子、李白、杜甫等中國思想家和詩人。其作品《玻璃珠遊戲》主人公悉心鑽研過《易經》等中國古代哲學,小說中多處引用《易經》、《呂氏春秋》和老莊哲學,並加以評論,明顯令人感到中國文化,特別是道家思想的影響。布萊希特根據老子經歷,著有《禮貌的中國人》和長詩《老子西出關著道德經的傳說》。

30062ph013
老子故里太清宮老君殿的石刻《道德經》
30062ph013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10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