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演出元杂剧需要准备什么?

0414ph007
《眼药酸》杂剧演出情况
0414ph007

元杂剧记载元人戏曲演出的内容,如今已看不到正宗原始的元杂剧演出。清代乾隆末年,作曲家叶堂的《纳书楹曲谱》收录了当时可以唱的元杂剧十余种,其中有只能清唱,也有能唱能演。元杂剧演出场所有各种名称,大致分为两类:城市勾栏和农村戏台。早在宋代,城市中就出现综合游乐场所,叫做瓦舍或瓦子,其中供演剧用的叫勾栏。勾栏门口有守门的人,他们要不断高声叫喊,请客入场。他们还要负责收取观众的入场费。勾栏门口还要挂着旗、牌和戏衣之类的东西,都是起招徕观众的作用。相较于城市,农村戏台稍显简陋,最原始的是露台,也就是露天砌就的戏台。根据现存山西省境内的元代农村戏台看来,这类戏台大都依神庙设立,有各种形状和名称。

0414ph008
元杂剧《张生煮海》插图
0414ph008

元杂剧中脚色基本可分三大类:末、旦、净。末是剧中的男脚,相当于后来京剧中的生。末中又分正末、冲末和小末等。旦是剧中的女脚,分正旦、外旦和搽旦等。只有正末和正旦可以主唱,其他脚色一般没有唱词,只有在“曲尾”才会安排唱段。净在元杂剧中都扮演配角,一类是反面人物,一类是滑稽人物。此外,元杂剧中还有杂类脚色,主要指那些不重要的人物,类似于京剧中的跑龙套人物或者现代影剧中的群众演员。所以,它不能和末、旦、净并列成四类。

bulb

“曲尾”

为了丰富剧情,有的元杂剧本子中也安排正末、正旦以外的脚色唱一支或两支曲子,这就是“曲尾”。这类唱词由净或小末或搽旦来唱,通常放在一折的末尾,而且不是套曲的组成部分,所以叫做“曲尾”,也可叫做“小曲”。“曲尾”的唱法则有一人独唱、二人合唱和三人合唱,穿插相异,变化不一,起着热闹戏剧场面的作用。

bulb

龙套

龙套又称“文堂”、“流行”,是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之一,扮演剧中内侍、士兵、伕役等随从人员,因所穿特殊形式的龙套衣而得名,一般以四人为一堂,在舞台上用一堂或两堂,以表示人员众多,起烘托声势的作用。

元杂剧中的脚色一般都要作脸部化装,叫做涂面(相似于后来戏剧中的脸谱)。如李逵是黑脸,关羽是红脸。由净角扮演的人物一般搽粉白色,也有黑白二色或杂色(青、紫、白、黑都有)。但是,元杂剧中还有些人物不涂面,却是戴面具,叫做戴脸,主要是天兵、神将类人物。

 

现存明代脉望馆传抄本的一百多种杂剧剧本中,都附录“穿关”一项,所谓“穿关”,主要指服装打扮。演员头上戴的各种冠、巾、帽,身上穿的各种袍、裙、帔,脚上穿的鞋和袜,都有记载,一共有八十多种名目。如冠和巾一项就有一字巾、儒巾和卍字巾等,前两者文人戴,后者武人戴。

0414ph009
古代戏剧演出雕塑,展示角色的不同穿着
0414ph009

元杂剧演出中用的小物件,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小道具,叫做砌末。如关汉卿《调风月》剧中注明“捧砌末”,指脸盆、手巾。白朴《梧桐雨》中的砌末,指金钗、钿盒。使用砌末是为了增强表演的真实感,但砌末并不是人们生活中真正使用的物品,而是像实物又比实物小巧的东西。无名氏《杀狗劝夫》中出现的砌末是一只死狗,这是为了适应剧情需要,但这种狗一般是木或布制作而成。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2月0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