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西厢记》

0415ph025
0415ph025

元杂剧《西厢记》是中国古代爱情戏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它故事曲折、情节跌宕、形象鲜明、文辞华美,是中国古代戏剧中的经典之作。

 

《西厢记》故事直接来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这篇传奇成功讲述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悲剧,却在篇末站在封建道德的立场上大骂莺莺妖孽”,造成了作品主题思想的矛盾。尽管如此,后世读者对传奇中的莺莺仍深表同情。这种作品客观效果与作者主观评价的不一致,为后人改写留下了空间。北宋时期,这个故事通过说话、说唱、歌舞等多种文艺形式广为流传。到了金代文人董解元的笔下,西厢故事发生了一次根本性演变:悲剧演变成喜剧,莺莺和张生最终美满团圆。董解元在前代作品的基础上,将其铺展为洋洋五万字的讲唱文学作品,即《西厢记诸宫调》,人称“董西厢”。与《莺莺传》相比,“董西厢”有两个最大的不同点:一是以崔、张的相爱、私奔直至胜利地团圆,代替了《莺莺传》的悲剧结局;二是将矛盾的双方由《莺莺传》中的崔、张改为了争取团圆的崔、张和以崔母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突出了作品反抗封建礼教的主题。围绕着这个主题,董解元增添了许多人物和情节,创作了大量精彩动人的曲词。这些都为王实甫创作杂剧《西厢记》奠定了雄厚基础。

 

元代前期,剧作家王实甫编写成歌颂爱情、反对封建礼教的杂剧《西厢记》,人称之为“王西厢”。它叙事结构严谨致密,戏剧冲突跌宕起伏,情节安排回环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剧情铺展合理合度,曲辞又典雅华丽,且全篇都带喜剧和诗剧色彩,赢得国内外各个时代人们的喜爱。“王西厢”与“董西厢”有很大的不同。“董西厢”是供说唱艺人弹唱用的搊弹词,而“王西厢”则是供杂剧演员登场演出用的剧本,二者在文体结构和表现方式上有很大差异。除此之外,“王西厢”与“董西厢”更大的不同表现在情节、人物形象和题旨上:情节上,“王西厢”改动了某些重要关目,删除了“董西厢”中部分不合情理和有损人物形象的细节;人物形象上,“王西厢”里的张生不再庸俗、懦弱和对爱情游移,转变为一个对爱情执着的“志诚种”,莺莺也不再既想得到爱情而又要遵“礼”,“情”在她心中始终摆在最重要的位置;题旨上,“王西厢”里崔、张一见钟情,爱情的发展不可阻挡,一被阻挡便爆发出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举动,莺莺的越轨行为也不再以报恩为掩护,剧末更是正面歌颂了爱情。这些可贵改造使“王西厢”的思想内容更深刻,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更鲜明,远超前代和同时代的其他作品。

 

《西厢记》问世后,轰动当时和后世,在文艺传播史上声誉卓著,地位崇高,被称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作为反封建题材的先导,《西厢记》的出现引起众多戏剧作者效法学习。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在主题思想、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等方面对其都有明显的继承。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2月0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