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千古流传的《西厢记》如何诞生?

0415ph003
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书影
0415ph003

元杂剧《西厢记》是中国古代爱情戏中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西厢记》故事直接来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莺莺传》写于唐代贞元年间,描写书生张生在蒲州普救寺的西厢院与少女崔莺莺恋爱,后来又将她遗弃的故事。这篇传奇文笔优美,描述生动,成功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崔莺莺热切渴望得到爱情,但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太深,在追求爱情时,难免表现出矛盾和反覆。传奇客观地反映了莺莺几番犹豫后背叛封建礼教的曲折过程。元稹在写作《莺莺传》的同时,还写了《会真诗三十韵》。元稹的西厢艳遇为人所知后,他的朋友杨巨源、李绅分别作了《崔娘诗》、《莺莺歌》。

0415ph001
元稹《莺莺传》插图
0415ph001

在宋代,西厢故事十分流行,不但成为文人诗词中的典故,而且进入了说唱领域。晏殊在《浣溪沙》词中化用了《莺莺传》中的诗句“怜取眼前人”;苏轼《赠张子野》诗中有“诗人老去莺莺在”的句子,并注明是用《莺莺传》事;苏轼和周邦彦的词中都用了“待月西厢”的典故。苏门文人秦观和另一位北宋词人毛滂分别以西厢故事作为题材,写了“调笑转踏”歌舞曲。北宋文学家赵令畤把《莺莺传》改编为韵散相间、可说可唱的鼓子词。他同意当时学者的考证意见,认为《莺莺传》是元稹的“自叙”,所以将鼓子词直接题作《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

bulb

转踏

转踏亦作“传踏”,是北宋时期一种歌舞表演形式。演出分为若干节,每节配一诗一词,一边唱一边舞。

bulb

鼓子词

宋代民间兴起的一种说唱艺术。其特点是以同一词调反覆演唱,主要以鼓伴奏。

0415ph002
宋人笔下的莺莺像
0415ph002

金章宗时的文艺家董解元,在宋代以西厢故事为题材的说话、说唱、歌舞的基础上,将只有3,000字的《莺莺传》铺展为有14宫调、193套组曲、洋洋五万字的讲唱文学作品,并且改造了题旨和人物形象,在思想艺术上赋予西厢故事新的生命,这就是《西厢记诸宫调》,也就是人们所称的“董西厢”。《西厢记诸宫调》不仅是西厢故事流传中的一次根本性演变,同时为王实甫创作杂剧《西厢记》奠定了基础。

bulb

诸宫调

诸宫调是流行于宋金元时代的一种说唱艺术,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数万言的长篇,间杂说白,来说唱长篇故事。早期用鼓、板伴奏,后多用絃樂。起源于北宋,元代渐趋衰落。

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创作杂剧《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后人为别于《西厢记诸宫调》,称之为“王西厢”。这是一部故事曲折、情节跌宕、形象鲜明、文辞华美的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剧中的经典之作。它与小说《红楼梦》,一起被誉为“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璧”。这部戏写书生张君瑞赶考途中,在普救寺巧遇崔莺莺,二人一见钟情。君瑞寄居寺内西厢,与莺莺一墙之隔,互相和诗生情。后叛将兵围普救寺,要抢莺莺为妻。崔母惶急宣布:能退贼兵者,愿以女妻之。君瑞挺身而出,救助崔氏一家。然而崔母悔婚,莺莺侍女红娘仗义相助二人于后花园相会。见面后莺莺变卦,张生病倒书斋,莺莺这才决定以身相许,在书斋幽会成亲。崔母发现后,拷问红娘,红娘谴责崔母。崔母无奈承认二人婚配,但要张生立即赴考。张生考中状元后荣归河中,终于获得美满婚姻。

0415ph004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插图
0415ph004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2月0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