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千古流傳的《西廂記》如何誕生?

0415ph003
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書影
0415ph003

元雜劇《西廂記》是中國古代愛情戲中影響最大的作品之一。《西廂記》故事直接來源於唐代詩人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鶯鶯傳》寫於唐代貞元年間,描寫書生張生在蒲州普救寺的西廂院與少女崔鶯鶯戀愛,後來又將她遺棄的故事。這篇傳奇文筆優美,描述生動,成功塑造了崔鶯鶯的形象。崔鶯鶯熱切渴望得到愛情,但受封建禮教的束縛太深,在追求愛情時,難免表現出矛盾和反覆。傳奇客觀地反映了鶯鶯幾番猶豫後背叛封建禮教的曲折過程。元稹在寫作《鶯鶯傳》的同時,還寫了《會真詩三十韻》。元稹的西廂豔遇為人所知後,他的朋友楊巨源、李紳分別作了《崔娘詩》、《鶯鶯歌》。

0415ph001
元稹《鶯鶯傳》插圖
0415ph001

在宋代,西廂故事十分流行,不但成為文人詩詞中的典故,而且進入了說唱領域。晏殊在《浣溪沙》詞中化用了《鶯鶯傳》中的詩句「憐取眼前人」;蘇軾《贈張子野》詩中有「詩人老去鶯鶯在」的句子,並註明是用《鶯鶯傳》事;蘇軾和周邦彥的詞中都用了「待月西廂」的典故。蘇門文人秦觀和另一位北宋詞人毛滂分別以西廂故事作為題材,寫了「調笑轉踏」歌舞曲。北宋文學家趙令畤把《鶯鶯傳》改編為韻散相間、可說可唱的鼓子詞。他同意當時學者的考證意見,認為《鶯鶯傳》是元稹的「自敍」,所以將鼓子詞直接題作《元微之崔鶯鶯商調蝶戀花詞》。

bulb

轉踏

轉踏亦作「傳踏」,是北宋時期一種歌舞表演形式。演出分為若干節,每節配一詩一詞,一邊唱一邊舞。

bulb

鼓子詞

宋代民間興起的一種說唱藝術。其特點是以同一詞調反覆演唱,主要以鼓伴奏。

0415ph002
宋人筆下的鶯鶯像
0415ph002

金章宗時的文藝家董解元,在宋代以西廂故事為題材的說話、說唱、歌舞的基礎上,將只有3,000字的《鶯鶯傳》鋪展為有14宮調、193套組曲、洋洋五萬字的講唱文學作品,並且改造了題旨和人物形象,在思想藝術上賦予西廂故事新的生命,這就是《西廂記諸宮調》,也就是人們所稱的「董西廂」。《西廂記諸宮調》不僅是西廂故事流傳中的一次根本性演變,同時為王實甫創作雜劇《西廂記》奠定了基礎。

bulb

諸宮調

諸宮調是流行於宋金元時代的一種說唱藝術,取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聯成短套,首尾一韻;再用不同宮調的許多短套聯成數萬言的長篇,間雜說白,來說唱長篇故事。早期用鼓、板伴奏,後多用絃樂。起源於北宋,元代漸趨衰落。

元代戲曲作家王實甫創作雜劇《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後人為別於《西廂記諸宮調》,稱之為「王西廂」。這是一部故事曲折、情節跌宕、形象鮮明、文辭華美的元雜劇,是中國古代戲劇中的經典之作。它與小說《紅樓夢》,一起被譽為「中國古典文藝中的雙璧」。這部戲寫書生張君瑞趕考途中,在普救寺巧遇崔鶯鶯,二人一見鍾情。君瑞寄居寺內西廂,與鶯鶯一牆之隔,互相和詩生情。後叛將兵圍普救寺,要搶鶯鶯為妻。崔母惶急宣佈:能退賊兵者,願以女妻之。君瑞挺身而出,救助崔氏一家。然而崔母悔婚,鶯鶯侍女紅娘仗義相助二人於後花園相會。見面後鶯鶯變卦,張生病倒書齋,鶯鶯這才決定以身相許,在書齋幽會成親。崔母發現後,拷問紅娘,紅娘譴責崔母。崔母無奈承認二人婚配,但要張生立即赴考。張生考中狀元後榮歸河中,終於獲得美滿婚姻。

0415ph004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插圖
0415ph004
Author:
Last updated:
2019-12-05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