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船是怎样出现的?

0813ph003
北宋《洛神赋》之双体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0813ph003

人类最早使用的水上工具是浮具,它比筏子和独木舟出现的更早。浮具所使用的物料包括倒下的树干、脱落的树枝,以及随处可见的竹竿和芦苇。古人一般将三四个葫芦串接起来,缚在腰间,入水后人半沉半浮,利用手脚划水前进,古代称这种浮具为腰舟。

 

比单体浮具浮力更强、更平稳安全的是筏子。筏子的制作材料多为树干、竹竿、芦苇等长条形的物体,把它们横向排列,然后用野藤、草绳、皮条捆扎起来。后来,人们又将树干或竹竿扎成长方形框架,在框内缚上其他具有浮力的物体,如皮囊、葫芦、陶器等,以制成不同材料的浮筏。据古籍记载,伏羲氏时代人们主要使用筏子,到黄帝时才出现舟。换言之,是先有筏子而后有舟船。

0813ph004
西藏牛皮船是青藏高原和四川西面的藏族人使用的水上运输工具
0813ph004

初时的独木舟结构极为简单,一般是捞取一段槽状朽木并将其内部稍加整理。制作时,先选取一段长短粗细均匀的树干,将其中一面砍平,然后在平面上勾划出需要挖掉部分的轮廓,同时将这部分分为若干段。开挖时,逐段逐段地依次加工。

 

古代木板船不但从独木舟演化而来,而且它那矩形船体还保持着整木的基本造型。但因增加了许多拼接点,船体牢固性较低,为弥补这个缺陷,除了用木榫加固外,还在船体内增设横向的支撑木。早期的木板船是比较简单,而且还保留着独木舟的某些痕迹。木板之间是用榫接法来连接船体。

bulb

榫接法

榫接法是造船技术上的一种木板结合方法。突出的部分称为榫,凿空的部分称为卯,榫和卯对接,就叫榫接法。

0813ph001
海帆筏(后)和夏代的席帆筏(前)是古代的海上交通工具
0813ph001

舫,就是两船并列。中国早在西周时就有舫,汉代也常使用。舫的船行速度较慢,但航行时相对地平稳,古代皇室、贵族们往往加以装饰,乘坐游幸,称为画舫。双体画舫的图像资料很缺乏,目前所见最早是东晋顾恺之所绘《洛神赋图》。图中画舫有两条并列的船身,船上重楼高阁,装饰华美。可见,东晋时双体船的制造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两船并联之后,大大增加了承载能力,提高了稳定性,航行时更加安全。古人一般利用双体船载客、运货,它是交通运输工具,而不是战船。双体船还可以拆开来使用。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较大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造船业。其中尤以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楚、吴、越三国及雄踞山东半岛的齐国最为发达。吴、越两国的造船基地都有相当规模的造船能力。此时,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和作战,孙子说过即使互相仇视的人,当同船遇险时,也应像一个人的左右手一样协调一致,共度难关。这是成语同舟共济”的由来。从成语、警句的诞生,可以看出舟船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0813ph002
1973年湖北江陵西汉墓出土的木船模型
0813ph002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2月0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