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古时哪些灌溉工程利于民生?

0808ph015
都江堰工程示意图
0808ph015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岷江入成都平原的起始段。它创建于秦昭王末年(公元前256—251年),由秦代蜀守李冰主持修建,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长的大型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引水枢纽由鱼咀、宝瓶口、飞沙堰三部分组成,顺应岷江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理念。这也是都江堰历二千多年不败的基本原因。目前都江堰灌溉面积已扩大至六十多万公顷。2000年,都江堰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西门渠

西门渠又名漳水十二渠,它的兴建和“河伯娶妻”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相联系。战国初年,魏文侯先后任用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一批大臣实行社会改革。公元前422年,西门豹任邺城(今河北省磁县、临漳县一带)县令。西门豹因势利导,率领群众兴建漳水十二渠,引水灌田。漳水十二渠是战国初年第一个大型引水渠系。十二渠的建成不仅使当地因灌溉而致富,并且减轻了漳河洪水威胁,从而使西汉到隋代几百年间,邺城一带成为政治经济的重要地区。

 

郑白渠

郑白渠是古代关中地区的大型引泾灌区,为秦代郑国渠和汉代白渠的合称,是近代陕西泾惠渠的前身。秦国为建立统一战争的后勤基地,于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令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郑国渠,十年后完工。其干渠西起泾阳,引泾水向东,下游注入洛水,全长三百余里,灌溉面积号称四万余顷。由于泾水含有大量泥沙,灌溉时既可补充作物所需的水,又可补充养分,改良灌区内的盐碱地,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

 

龙首渠

龙首渠是古代引北洛水的灌溉工程。龙首渠位于今陕西省澄城、大荔一带,是今洛惠渠前身,创建于汉武帝年间。汉武帝当年根据临晋平民庄熊罴的建议,征一万多人开渠。其干渠自征县(今澄城县)境向南至临晋境,再回注洛水,灌溉洛水东岸一万多顷盐碱地。这项工程是最早见于文献采用竖井法开凿的隧洞,时称为井渠。由于施工中挖出了龙骨,即化石,管道遂命名为龙首渠。

0808ph012
龙首渠井渠施工法及干渠经行图
0808ph012
0808ph011
龙首渠遗迹
0808ph011

坎儿井

坎儿井主要分布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地下引水管道,供村镇用水和农田灌溉。在新疆一些冲积扇地形地区,土壤多为砂砾,渗水性很强,山上雪水融化后,大部分渗入地下,由于地下水位较深,为了将渗入地下的水引出,开挖坎儿井比较方便。由于水在地下暗渠中流动,避免了当地强烈的蒸发损失。暗渠水流至村落附近始流出地面,流入涝坝,蓄水供日用和灌溉。据近代著名历史学家王国维研究,坎儿井起源于西汉,是龙首渠竖井隧道施工技术的西传。此外,也有来自伊朗和西域本地发明等说法。

bulb

王国维

王国维(1877—1927年),著名中国学者。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生于清光绪三年,曾为清代秀才。早年研究哲学及文学。1907年起,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着有《人间词话》等。他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开创了研究戏剧史的风气。辛亥革命后到日本,从此以清朝遗老自居。后回上海,于1913年起从事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的考订,尤致力于甲骨文、金文和汉晋简牍的考释,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对史学界有较深影响。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后于1927年在北京颐和园投水自尽。生平著作六十二种,收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的有四十二种。

0808ph014
坎儿井工程示意图
0808ph014
0808ph013
坎儿井出口
0808ph013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2月0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