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古代的草木世界是怎么样?

0806phn001
古人泛称植物为“草木”(图片提供:Shutterstock)
0806phn001

古人认为植物这类生物通常是静止的,古人泛称它们为“草木”。《周礼》是最早提到“植物”一词的著作,可见“植物”一词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古人在日常生活经验里已经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为了认识和辨别各种生物,古人很早就注意生物的形态。汉代以后,人们开始用文字系统地描述植物的形态,包括植株的颜色、大小、形状,描述方法多用模拟,如三国时期万震的《南州异物志》。古人在描述生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专门术语。一般来说,古人把植物的地表以下部分称为“根”,而且又分为直根和蔓根,根上的主干部分称为“茎”,有时也称为“干”;植物的叶片称为“叶”;繁殖器官分别称为“花”。

 

随着生物种类逐渐增多,古人知道有必要把生物按形态特征或用途来分类,古人将植物分为草木两大类外,《诗经》、《尔雅》等书还将木本植物分为乔木、灌木和檄木。草本植物则根据性质分为芳草和毒草,或根据生态环境分为隰草、山草、水草等。古人的植物分类标准以方便和实用为主,不同的著作会采用不同的分类方式。

 

为了深入认识每一类植物,早在一千六百年前,中国就出现了专门记述某一类植物的著作,由于这类作品常以“谱”或“录”为名,因而被称为专门的植物谱录。最早出现的植物专著是东晋时期戴凯之的《竹谱》,其中共记载了七十多种竹子。宋代,植物专著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花卉方面有《洛阳牡丹记》、《彭州牡丹谱》、《淮扬芍药谱》、《菊谱》、《梅谱》、《兰谱》、《海棠谱》等。中国古代的地区性植物学著作是由地区性的博物学著作如《南州异物志》、《南方草物状》等分化、发展而来。其中最早的地区性植物志是《南方草木状》,较出色的是明朝初年的《救荒本草》,作者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朱橚曾在河南采集了四百多种植物种苗,将其种在植物园里,以详细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并用文字记录下来,然后由画家按实物绘图,编辑成书。中外学者对其评价甚高,已故美国著名科学史家萨顿认为《救荒本草》:“可能是中世纪最卓越的本草著作。”

bulb

朱橚

朱橚(1361—1425年)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明成祖朱棣(朱元璋第四子)的弟弟。洪武十一年(1378年)被父亲封为周王,驻守河南开封。朱橚好学多才,关心民众疾苦,对医药和植物学都很有兴趣,是明初杰出的方剂学家和植物学家。他曾组织人力物力编写《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等著作,其中《普济方》全书一百六十八卷,收集了六万一千七百多个药方,是中国现存篇幅最大的古代药方书。

0806ph005
明代朱橚《救荒本草》中的皂荚树插图
0806ph005

综合性植物学著作出现的时间较晚,直至宋代才出现《草经》、《洛阳花木记》和《全芳备祖》等。明清时期则有《群芳谱》、《广群芳谱》等。但真正堪称典范的是清代著名植物学家吴其浚所撰的《植物名实图考》,它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实地调查和文献考证而写成。全书共记载一千七百一十四种植物,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多植物的植物学著作。

0806ph004
清代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卷丹插图
0806ph004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2月02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