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宋至清的四朝衣着特色

1303ph015
两个唱戏的女子脚穿翘头弓鞋(南宋杂剧人物绢画)
1303ph015

宋朝的保守衣着

宋朝出现了一段经济文化稳步发展的时期,尤其都市商业经济更为发达。理学思想是士人生活行为的规范,影响所及,当时的服饰不过分追求华丽,保持洁净自然,崇尚简朴的审美观。宋代衣冠服饰大多沿袭唐代,但又有自身的特点。官服多为大袖衫,头戴直角冠帽,采用不同颜色的服装来区别官员级别;贵族妇女的时髦礼服则是大袖衫。另外,宋代妇女的常装是一种称为“背子”的外衣,其特点是对襟、直领、两腋开衩,衣长过膝。上至后妃,下至百姓都可以穿着,可见其流行程度。

 

受封建礼教的影响,从五代至宋以后,出现了缠足陋习,也称“裹小脚”。出土的南宋弓鞋(缠足鞋)头尖上翘,鞋长13.3厘米,宽4.5厘米。可见当时妇女所受的压迫,这是封建社会畸形审美观的体现。

1303ph014
宋代背子服装图
1303ph014

元朝爱留辫束发

元朝并没有完整的冠服制度。蒙古人入主中原后仍保持其生活习俗,但同时又受汉族的影响,服饰日趋华丽。元代服装以长袍为主。官员和士庶的日常服装多为窄袖长袍。另外,在元代大宴活动中,天子百官要穿统一颜色的服装,称“质孙服”。据古籍记载,天子的质孙服款式繁多,冬服有 11种,夏服有15种。这个时期的妇女也穿长袍,而汉族妇女则以襦裙为主。由于蒙古民族的风俗习惯影响,在元代,男子流行留辫发和髡发,其特征是先用刀剃开两道直线,脑后头发全部剃去,左右两侧留出辫发或随意散落披肩。

bulb

“质孙服”

质孙为蒙古语的译音,意思是颜色。元代宫廷大宴,预宴者服装都是同样颜色,称“质孙”。

1303ph017
元代贵族便服
1303ph017
1303ph016
元代男子髡发
1303ph016

明朝重拾汉唐服制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为了恢复汉族礼仪,制定了以周汉、唐宋为准则的新服饰制度。以袍衫为主要服饰,而官员则以“补服”为常服,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衫。所谓“补服”,是指在袍衫前有一块方形刺绣图案的官服,文官图为飞禽,武官图为猛兽。用袍衫颜色和图案的分别来区分官阶品位。另外,明代男子官员和儒生,都流行戴“四方平定巾”,这是以黑纱罗制成,可以折迭,展开时四角呈方形的帽子。妇女则流行穿“比甲”服装,它是一种无袖、无领的对襟马甲(即背心),套在衣裙之外。

1303ph018
明代戴四方平定巾,穿大襟袍的男子
1303ph018
1303ph019
明代武士服(江苏明祖陵墓道)
1303ph019

清朝的庞杂繁缛

清代的服装制度是中国历代最为繁杂的,服饰既保留了满族的习俗,同时兼收并蓄汉族的服饰特点,最有代表性的是,沿用明代“补服”的特征。清代男子主要服饰有长袍、马褂和马甲。袍服最大特点是袖口形状似马蹄,因满族人善骑射,把马蹄形演变在服装袖口上。“褂”是穿在袍外的衣服,不分男女,都可以穿,是一种礼服。“马甲”也叫“背心”,它的造型多样,主要特点是在马甲上有彩绣装饰。

 

清朝规定军民要穿满族服装,强令汉人男子按满族习俗改变发式,剃去前额发,把头发编成辫子。当时统治者对汉人就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颁令。妇女主要穿旗袍,旗袍原来是满族人的服饰,汉人也穿着。旗袍款式宽大,腰身为筒式,后来才逐渐变得窄小合身。

1303ph012
清代马蹄袖蠎袍
1303ph012
1303ph013
清代妇女旗袍
1303ph013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1月2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