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1303ph015
兩個唱戲的女子腳穿翹頭弓鞋(南宋雜劇人物絹畫)
1303ph015

宋朝的保守衣着

宋朝出現了一段經濟文化穩步發展的時期,尤其都市商業經濟更為發達。理學思想是士人生活行為的規範,影響所及,當時的服飾不過分追求華麗,保持潔淨自然,崇尚簡樸的審美觀。宋代衣冠服飾大多沿襲唐代,但又有自身的特點。官服多為大袖衫,頭戴直角冠帽,採用不同顏色的服裝來區別官員級別;貴族婦女的時髦禮服則是大袖衫。另外,宋代婦女的常裝是一種稱為「背子」的外衣,其特點是對襟、直領、兩腋開衩,衣長過膝。上至后妃,下至百姓都可以穿着,可見其流行程度。

 

受封建禮教的影響,從五代至宋以後,出現了纏足陋習,也稱「裹小腳」。出土的南宋弓鞋(纏足鞋)頭尖上翹,鞋長13.3厘米,寬4.5厘米。可見當時婦女所受的壓迫,這是封建社會畸形審美觀的體現。

1303ph014
宋代背子服裝圖
1303ph014

元朝愛留辮束髮

元朝並沒有完整的冠服制度。蒙古人入主中原後仍保持其生活習俗,但同時又受漢族的影響,服飾日趨華麗。元代服裝以長袍為主。官員和士庶的日常服裝多為窄袖長袍。另外,在元代大宴活動中,天子百官要穿統一顏色的服裝,稱為「質孫服」。據古籍記載,天子的質孫服款式繁多,冬服有 11種,夏服有15種。這個時期的婦女也穿長袍,而漢族婦女則以襦裙為主。由於蒙古民族的風俗習慣影響,在元代,男子流行留辮髮和髡髮,其特徵是先用刀剃開兩道直線,腦後頭髮全部剃去,左右兩側留出辮髮或隨意散落披肩。

bulb

「質孫服」

質孫為蒙古語的譯音,意思是顏色。元代宮廷大宴,預宴者服裝都是同樣顏色,稱「質孫」。

1303ph017
元代貴族便服
1303ph017
1303ph016
元代男子髡髮
1303ph016

明朝重拾漢唐服制

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後,為了恢復漢族禮儀,制定了以周漢、唐宋為準則的新服飾制度。以袍衫為主要服飾,而官員則以「補服」為常服,頭戴烏紗帽,身穿圓領衫。所謂「補服」,是指在袍衫前有一塊方形刺繡圖案的官服,文官圖為飛禽,武官圖為猛獸。用袍衫顏色和圖案的分別來區分官階品位。另外,明代男子官員和儒生,都流行戴「四方平定巾」,這是以黑紗羅製成,可以折疊,展開時四角呈方形的帽子。婦女則流行穿「比甲」服裝,它是一種無袖、無領的對襟馬甲(即背心),套在衣裙之外。

1303ph018
明代戴四方平定巾,穿大襟袍的男子
1303ph018
1303ph019
明代武士服(江蘇明祖陵墓道)
1303ph019

清朝的龐雜繁縟

清代的服裝制度是中國歷代最為繁雜的,服飾既保留了滿族的習俗,同時兼收並蓄漢族的服飾特點,最有代表性的是,沿用明代「補服」的特徵。清代男子主要服飾有長袍、馬褂和馬甲。袍服最大特點是袖口形狀似馬蹄,因滿族人善騎射,把馬蹄形演變在服裝袖口上。「褂」是穿在袍外的衣服,不分男女,都可以穿,是一種禮服。「馬甲」也叫「背心」,它的造型多樣,主要特點是在馬甲上有彩繡裝飾。

 

清朝規定軍民要穿滿族服裝,強令漢人男子按滿族習俗改變髮式,剃去前額髮,把頭髮編成辮子。當時統治者對漢人就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頒令。婦女主要穿旗袍,旗袍原來是滿族人的服飾,漢人也穿着。旗袍款式寬大,腰身為筒式,後來才逐漸變得窄小合身。

1303ph012
清代馬蹄袖蠎袍
1303ph012
1303ph013
清代婦女旗袍
1303ph013
Author:
Last updated:
2019-11-21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