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南音因何是中国音乐的活化石?

30002ph004
南音开场大合奏
30002ph004

泉州南音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缘于晋唐时代,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中原地带,一再的战乱,士族、皇族以至黎民百姓纷纷南迁至泉州,沿晋江而居。泉州南音的古老性,是经过国内外许多专家考察后认定。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名誉院长赵沨认为,泉州南音是“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同时,南音是“现存的乐种又与古代音乐有诸多联系”的音乐。

30002ph008
部曲将印
30002ph008

文史界始终在为泉州古老的语言与音乐寻找历史凭证。1973年,文物工作者在泉州西郊外的狮子山发现东晋咸康元年时的古墓中,有一颗阴刻篆书“部曲将印”的铜印,说明四世纪上半叶已有“晋人南迁”居留泉州。2007年,泉州考古部门先后在丰州皇冠山的晋代墓群中,发现一批墓砖有阮咸、琵琶等古乐器和歌舞伎伫列的浮雕图像,泉州弦管找到了宝贵的史迹。随后,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又在发掘现场发现一方有古琵琶轮廓的浮雕墓砖,琵琶柄上四条直线,显然是四根弦线,整体形状与现今南音琵琶相似。经过考证墓群发现是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史迹,从这些大墓的建构来看,墓主是显贵的。

bulb

阮咸

古乐器名,简称“阮”,拨弦乐器,古琵琶的一种。形状略像月琴,柄长而直,四弦有柱。相传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所创制并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

2003年初,泉州海交馆馆长王连茂在泉州所辖的永春县城,发现有人收藏了唐末五代的八方人物砖雕。砖雕上除了一方手舞足蹈的舞伎外,余者均为乐伎,手持不同乐器,吹弹敲拍,各取姿态。永春的探花山的弦管乐器砖雕,雕工技艺更高,图像清晰,人物生动,好似在自得其乐的演奏中。其中的琵琶、洞箫等乐器,都可以与当今弦管同类乐器联系起来考察。这几件乐器砖雕,也可与泉州开元寺的木雕、石雕飞天乐伎手中所持的乐器互相映照,找到它们各自的渊源和内在的联系。考古工作者的发掘,为“晋人为泉州带来了音乐文化,泉州弦管音乐源于中原”的论说提供了证据。

 

泉州南音历史悠久,世代传承。传承的方法,一是靠乐师的口传身授,再是靠手抄或印刷的曲谱。最为古老的手抄本是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的《道光指谱》。宋代开始印制了精美的经、史、子、集,明代印刷业进一步发展,大量刊刻出版通俗文艺作品。泉州本应该有这类的刊刻本存世,但不藏于国内,反而是珍藏于西欧,甚至不止一本,它们分别是:明嘉靖刻本《荔镜记》、《陈彦臣》、《新增勾栏》;明万历刻本《满天春》、《钰妍丽锦》、《百花赛锦》(简称《明刊三种》);清顺治刻本《荔枝记》;清乾隆刻本《同窗琴书记》、清咸丰刻本《文焕堂指谱》;清光绪刻本《荔枝记》这些历史资料,为弦管音乐的古老性与杰出性,提供重要历史凭证。

30002ph009
清光绪本《荔枝记》首页
30002ph009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1月1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