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古人如何规范邮驿制度?

0905ph001
甘肃嘉峪关5号壁画,反映了当时驿使出行的情况
0905ph001

邮驿,是中国古代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在先秦时代,以车传送称作“传”,步递称作“邮”,马递称作“驿”。为驿传设置的中途停驻之站称作“置”,为邮递设置的中途停驻站称作“亭”。由邮传与驿站设施和机构组成的邮驿系统,通常由政府管理,主要为政治、军事服务,承担传递文书、接待使客以及转运物资的任务。

 

西周王朝时,全国已经有通达的交通网络,其中的主要干线被称为“周行”或“周道”。当时的交通系统,还包括庐、舍、宿、路室和候馆等提供行旅饮食休宿的设施。春秋时期,馹(驿站专用的马车)、遽(义:快速)、传、传遽等邮驿机构在各国已经发挥作用。战国时期,邮驿系统更为进步,据《韩非子‧难势》说,当时已经形成“良马固车,五十里一置”的邮驿体系。

 

秦汉时期邮驿的主要特点是制度得以确立,效率有所提高。根据《晋书‧刑法志》所载《魏律序》的说法,秦时已有“廄置”、“承传”、“副车”和“食厨”等有关驿传的法律,其律文对后世仍然有深远影响。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的法律文书《行书律》中规定传送文书和收受文书,必须记录发文及收文的月、日、朝、夕,以便及时回覆。文书若有遗失,应当立即上报官府。未能按照要求及时送到的,要加以追究。一同出土的法律文书还有《传食律》,规定为行传(即送递文书的人员)供应米、酱、菜羹、盐以及刍稿(饲养牲畜的干草)的定量。而在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秦简“迁陵以邮行洞庭”的文字,更被考古学者视为中国发现最早的书信实物。汉承秦制,驿传系统愈来愈完备,使臣出行、官员往来、政令颁布和文书传递,安全与效率都得到保证。

0905ph002
居庸关是秦汉至明清由中原通往北方的重要通道
0905ph002

在列国纷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地区的邮驿依然得到发展,例如,刘备曾经经营川陕驿道交通。这时期邮驿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纸质文书得以普及。据说左思《三都赋》写成之后,纸逐步取代了简牍,使传递邮书更为便利。同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沿用了中原传统的邮驿制度,融合其民族专长,驿骑表现尤为突出。据说后赵效能极高的资讯传递系统曾经令东晋人赞叹,于是在北方作战时,有“贼之邮驿,一日千里”的顾虑(《晋书‧蔡谟传》)。这一时期,传舍与亭的功能一部分由驿承担,一部分由新兴起的私人旅店和僧寺取代,亭传逐渐被废除。曹魏政府曾经改革法制,命令司空陈群等参考汉律,制定魏法,并修改邮驿法律。新改定的魏法废除《廄律》,择取其中符合实际的内容,成《邮驿令》。曹魏的《邮驿令》是第一部明确“邮驿”的专门法律。

0905ph003
图为河南邓县出土的南朝牛车画像砖,可见牛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当普遍
0905ph003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0月2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