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与阿拉伯文化交流

30036ph026
30036ph026

中国与阿拉伯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大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可以追溯到二千年前。中国和阿拉伯诸国同属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历史上的共同遭遇和当今面临的许多共同或相似的问题。相似的历史进程与命运,使中阿人民一向相互同情、支持、合作、影响,这表现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中国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它们都是通过阿拉伯传到西方。公元105年,蔡伦发明造纸术。公元751年,在唐朝中阿之间的怛罗斯之战中,阿拉伯人俘虏了一些擅长造纸的中国士兵,他们把造纸术传入阿拉伯。纸的应用对促进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乃至对后来欧洲的文艺复兴起了巨大作用。与造纸术密切相关的是印刷术。这一技术最先由新疆先后传入当时阿拉伯帝国所辖的波斯和埃及,然后经安达卢西亚、意大利西传入欧洲。

 

指南针则于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把它称为针房”或“针匣”。1180年指南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中国的火药发明于唐朝,是用硝、硫、炭按一定比例制成。约在八及九世纪,作为火药主要原料的硝就传入当时阿拉伯大帝国所辖的波斯,约在1230年,用硝制造火药的技术经波斯传到阿拉伯。欧洲人,首先是西班牙人,又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

 

当然,中国传入阿拉伯世界并对其文化产生巨大影响,远不止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至少远在此前,中国的丝绸、瓷器、绘画等早已誉满天方。

 

阿拉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以从宗教、天文学及医药学等范畴得悉一二。阿拉伯文化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方面,是传入伊斯兰教,致使在中国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有了10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古兰经》的传播与伊斯兰教的传布是同步的,密不可分。因此,在谈到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并对中国文化产生影响时,不能不谈及《古兰经》在中国的翻译。

 

阿拉伯——伊斯兰的天文学具有独特体系,在某些方面比中国传统天文学更先进,所以,阿拉伯天文学很早便传入中国,并在官方取得特殊地位。

 

此外,阿拉伯的医药学对中国也有相当影响。香药(香料和药材)是中国古代从阿拉伯地区进口的主要商品,随着中阿之间贸易的高度发展,阿拉伯香药也开始大量输进中国,阿拉伯—-伊斯兰医药学也随之对中国产生明显影响。

 

至于阿拉伯文学则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东方文学及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阿拉伯文学群星璀璨,佳作如林,是世界文学史最光辉的篇章之一。阿拉伯文学在中国传播,对中国本土文坛也带来重要影响。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0月2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