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古代音乐及乐器

0506ph031
0506ph031

万世师表孔子曾在齐国听《韶》乐之后,三个月吃肉都不知道肉的美味,并说:想不到创作的音乐竟达到这么高水平。”什么音乐具有如此魅力,竟然可以萦绕心头,让圣人都无法忘怀呢?如今,我们可以得知《韶》乐是当时流行于贵族当中的古乐。孔子对音乐很有研究,音乐赏析能力也很强,所以他听了《韶》乐以后,才会如此痴迷。

 

中国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云南元谋等地发现的古猿人化石可知,大约从 100万年以前起,远古的人类就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当最早的人类开始制造原始的工具和集体劳动的时候,原始的音乐便在他们的劳动节奏和劳动呼声中萌发了幼芽。古代文献中关于远古音乐的传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某某氏为名的古乐,如朱襄氏之乐、阴康氏之乐、葛天氏之乐、伊耆氏之乐等;另一类是被尊为古代帝王的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和夏禹等时代的古乐。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是秦汉以来兴起以歌舞为中心的俗乐进一步发展并达到高峰的时期。作为这种发展趋势在观念上反映并反过来影响它的,便是与传统儒家音乐观相反的重俗轻雅的思想。曹操父子都是俗乐──相和歌的爱好者,特别是曹操,他用相和歌曲调填写的许多歌词,都是发自内心思想感情的表现。在他们“尚通脱”(通俗)的风气影响下,出现了像嵇康的《声无哀乐论》那样思想新颖的音乐美学论著。它的主旨就在于打破以《乐记》为代表的儒家音乐思想的控制,为那些被称为“郑卫之音”和“亡国之音”的俗乐争取一个合法地位。嵇康的这种观点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言论中得到共鸣。李世民认为被视作亡国之音的《玉树后庭花》之类的音乐,不可能让处在盛世的唐朝人感到悲哀,也不能把强盛的国家引上亡国的道路。因此,李世民及其他初唐的统治者对音乐采取了一种比较开放,甚至是“重俗轻雅”的政策,从而促进了以燕乐为主体的唐代音乐的高度发展。隋唐燕乐,是为满足统治阶级享乐需要而汇集在宫廷里的俗乐的总称,它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国和外国的音乐。隋唐,在汉族与少数名族频繁交流之下,中国音乐的发展也达到了空前繁荣。

 

在关于远古音乐的传说中,曾提到一些古乐器,其中有鼓、磬、钟、箫、管、埙、篪、笙、琴、瑟等。这些记载难免有若干附会的成分,但从现今某些古文化遗存中发现的原始乐器来看,其中有不少在原始时代即已出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距今有8,000—9,000年之久的笛子“骨笛”。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遗址发掘出了随葬的21支骨头制的笛子,它们全部是用鹤类尺骨制成,大多钻有7个孔。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乐器。这事实也证明了古老的中国音乐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发展到相当高水平。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礼记•乐记》)意为音乐是天地和谐的声音,而礼是天地和谐的基本秩序。秩序与和谐是中国文明中至关重要的概念,是礼乐制度的核心。音乐可以使人澄明豁达,并常怀赤子之心。国家通过礼仪、音乐、艺术等理念,安国和政、教化民风、理顺民心。这绵长醇厚的清音凝聚着忠、孝、仁、义、信的教诲,纵横着古人矢志不渝地追求和人本主义关怀。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0月02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