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乐器是如何产生的?

0506ph026
弹阮图,敦煌北魏壁画。
0506ph026

在古代打击乐中,最具特色的是由编钟、编磬奏出的“金石之声”。迄今为止,中国各地出土的这两类乐器,大概在千枚以上。1978年出土的战国曾侯乙墓地下乐宫,其中的钟磬组合最为气势恢宏,工艺精湛,有的磬更是独立乐器──特磬。但是,自明清以来,中国的打击乐,却以各种形制的锣鼓为代表,无论在城市,还是山村,婚丧喜庆、节日庙会,都有锣鼓相伴。“敲锣打鼓”,成为中国人表达情感最普遍的方式。

bulb

钟磬组合

战国曾侯乙墓的地下乐宫中,最壮观的是编钟,分三组共64枚;其次是编磬共32枚,与钟相配合,可构成媲美西方钢琴的音响效果。尤为珍贵的是,曾侯钟因墓中积水的保护仍能发音良好,钟面还刻有曾、周、楚、齐各国的乐律铭文,仿佛一部带有音响的先秦乐书,解开了许多奥秘。从钟声中知道,当时的5个“正音”──宫、商、角、徵、羽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新音阶羽曾专称为“和”,而商角(即现代音阶中的So)较为常用,也是传统古音阶的特征音。

bulb

特磬

1950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一号大墓中出土了著名的“伏虎纹石磬”。它是用青白色的大理石精雕而成,上面用双细线纹刻着虎的图案,而且声音洪亮,像青铜所发出。不过,这枚石磬是一件单独而不成组的乐器,这样单独存在的磬又通常被称为“特磬”。由于它在乐队中是以单音的方式来演奏,因此它所充当的多是强调节奏和稳定旋律的角色。

0506ph025
胡角横吹(壁画),北齐。
0506ph025

在人类音乐史中,直接受大自然风声的启示而利用空气柱振动取音作乐的吹奏乐器,应是历史最久且种类最多。由于不同的激振方式,吹奏乐器可分为几种:依靠气流冲击吹孔边棱发声的笛、箫、埙等;以芦苇管制成哨片吹气振动的唢呐、管子、喉管等;依靠双唇振动激发空气柱变化的号筒、喇叭等;还有笙、竽一类通过穿隙式簧片与空气柱耦合共振的乐器。这些不同材质、结构和振动方式的乐器,形成了中国吹奏乐器丰富多彩的音色,在中国人的音乐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声音悲戚幽然的古埙,在众多吹奏乐器中别具一格。尽管今人无法考证“庖牺(伏羲)灼土为埙”的传说,但从新石器时代的出土文物到流传于世的各种古埙,可见它经历了多种变迁,从只有吹孔到出现数目不等的音孔,以及后来的笔管、珠形、帽形、鬼头等各类形状。八音之中,埙为土的代表。它古朴而深沉、苍凉而渺远的意境,使人心境平静,唤起思古悠情。

 

琴、瑟、筝、阮、琵琶等,因用手或拨子触弦而统称为弹拨乐器。它们的沿革史至少都在二千年以上,属于传统乐器中“辈份”最高的一群。同时,每一种乐器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相关的历史传说。例如筝,是因“施弦高急,筝筝然也”而得名;阮,原称琵琶,由于魏晋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善弹此器而在唐​​代以后即以同名称之;琴,则从其出世就与文人结下亲缘,孔子、司马相如、蔡邕、嵇康都是著名琴家,所以才有“士无故不撤琴瑟”之说。

 

中国各少数民族中,同样有种类繁多的拉弦乐器,如维吾尔族“木卡姆”所用的“艾捷克”、“萨它尔”、“多郎艾捷克”,改良拉弦乐器“胡西塔尔”,哈萨克的“柯布孜”,柯尔克孜的“克雅可”,蒙古族“马头琴”、四胡,壮族“瓦琴”,藏族“根卡”,侗族“牛腿琴”等。每件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和技巧,如艾捷克、萨它尔有中亚风味,马头琴有草原之韵,瓦琴则颇有南国情致。它们分别在各民族的节日歌舞或民俗活动中伴奏助兴。

0506ph027
新型的低音马头琴,现代。
0506ph027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0月02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