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历朝历代有何流行音乐?

0506ph008
清“唱大鼓书图”
0506ph008

1976年2月,在秦始皇陵出土了一枚带有错金铭文的秦代“乐府”编钟,由此推翻了普遍认为“乐府”成形于汉代之说。这枚秦代“乐府”编钟也印证了“汉袭秦制”的说法。秦汉时期的“乐府”涉及面广,其机构也很庞大。有文献表明,汉代“乐府”的职能,主要采集和整理民间音乐,同时,为了满足宫廷音乐生活的需要,又须创作或编写歌辞、曲调,以及演唱或演奏。

 

在隋唐时期,燕乐盛极一时。隋代建立了宫廷宴饮、娱乐用的“七部乐”、“九部乐”,标志燕乐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诗乐”是唐代诗歌与音乐巧妙结合后,所出现的极具特点的文化现象。唐代文人的诗作,大多用于歌唱而且很受社会欢迎。上至皇帝,下到平民,到处都可以接触到诗乐,如在韩翊的《送郑员外》中道:“孺子亦知名下士,乐人争唱卷中诗”,这表明诗乐的普及程度已深入社会各层面。又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称《阳关三叠》)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也被后世传诵。唐代所兴盛的诗乐,得益于有序的音乐机构(小知识),如专门管理雅乐和燕乐的“大乐署”、专门管理音乐艺人的“教坊”和专门管理仪仗鼓吹音乐的“鼓吹署”、专门学习《法曲》的“梨园”;这些音乐机构,为唐代培养音乐人才和引导音乐时尚的,提供了先决条件。

bulb

唐代的国家音乐机构

唐代的音乐机构有大乐署、鼓吹署、教坊和梨园四个部门;前二者属于政府的太常寺,后两个属于宫廷大乐署管《雅乐》和《燕乐》。乐师须在15年中考12次试,才能得到官职;学会难曲50首以上且能够演出的,才算毕业。除此之外,还有专习短期训练,学不成的则调去鼓吹署学大小横吹。此两署共有数万乐工,规模庞大。教坊是管理教习音乐、领导艺人的机构,担演歌舞及《散乐》。而梨园则专习《法曲》,专长高技术的器乐演奏,也常演奏皇帝(唐玄宗)作的新曲。

bulb

《法曲》与《大曲》

《大曲》是《燕乐》中综合器乐、声乐和舞曲,含有多段、在一个整体中间连续表演的一种大型歌舞曲。其结构分为散序,中序、拍序或歌头,破或舞遍三部分。唐诗里的《大曲》就有《绿腰》(配合“健舞”,以鼓伴奏),《柘枝》(配合“软舞”,以琵琶伴奏)等。此外,《大曲》中有一部分叫做《法曲》,它的主要特点是在它的曲调和所用乐器方面,接近汉族的《清乐》系统,比较幽雅。唐代有名的《霓裳羽衣曲》就是《大曲》中的《法曲》。

0506ph006
宋伎乐(壁画)
0506ph006

宋代市民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很突出,尤其是“说唱音乐”最为突出。此时,民间音乐在宋皇帝的提倡下大放异彩,甚至成为宫廷音乐的一部分。这也标志着中国音乐艺术的新时期。宋代的“词乐”中,自然要提到被后人称为宋代“词乐第一人”的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姜白石擅长借景抒怀,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杏花天影》、《鬲溪梅令》、《扬州慢》和《凄凉犯》等等。元代的《杂剧》是“曲”(演者唱的歌曲)、“白”(演者的语言)、“科”(演者的舞台动作)三者为一体的戏剧形式。其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郑祖光、白朴,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bulb

说唱音乐

就是通过说说唱唱来表现或诠释故事的一种艺术语言。如:一、“说话”,是当时最为盛行的“说唱音乐”形式,即以说为特点,类似讲故事。二、“鼓子词”,是士大夫们在宴席用的音乐,在用反覆歌唱的方式表演的同时,也用鼓伴奏。三、《诸宫调》,是一种大型的说唱音乐。它由多种不同宫调的乐曲组成。据说它是由在汴京瓦舍勾栏中的卖艺人孔三传首创。四、“陶真”,是一种农村群众所喜爱的说唱音乐。

bulb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代表作如《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单刀会》等。马致远(号东篱老):代表作品有《汉宫秋》、《青衫泪》、《岳阳楼》等。郑祖光(字德辉):代表作品有《倩女离魂》。白朴(字仁甫):代表作有《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

0506ph007
南宋杂剧人物画
0506ph007

明清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收获及集大成时期。从丰富的说唱音乐到戏曲音乐声腔的兴盛,从器乐艺术和器乐演奏形式的多样性到独特的地域风格和传承方式,从历代律学家们孜孜以求“黄钟”之魂的理想,到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即“新法密率”)理论等等,无不体现了明清时期“书山曲海”且如花似锦的局面。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0月02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