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泉州航标式的古塔与古桥

20205ph023
北宋始建的六胜塔(成冬冬摄)
20205ph023

航标塔在沿海各地均常见,他们指引着海船顺利进入港湾,然而像泉州这样以精致壮观的佛塔建筑作为航标塔却不多见。泉州的六胜塔、姑嫂塔,都是很典型的闽南佛塔式航标塔。

 

六胜塔

六胜塔又名万寿塔,俗称“石湖塔”,是典型的元代建筑。它始建于北宋,重建于元代,坐落在石狮市石湖海滨的金钗山上。石湖港原是泉州湾的第一个港口,宋元时它港深水阔,是外国商船的寄泊处,六胜塔正是这里的航标建筑。塔是花岗岩砌成,仿木结构的阁楼式建筑。通高36米,外形、结构与东西塔相类,也由外壁、回廊及塔心组成。每层开四门、四龛,并于龛两旁浮雕金刚、菩萨立像。每层塔的横梁上皆刻有建造者的姓名和时间。塔顶置略似球形塔式为剎,别具一格。六胜塔雕工精细,造型壮观,是闽南古建筑学的又一辉煌成就。

 

姑嫂塔

姑嫂塔乃“关锁塔”之谐音。《泉州府志》载:“绝顶有石塔,塔名关锁塔。” “登之可望商舶往来。” 何乔远在所著《闽书》中描写了一段美丽的故事:有姑嫂二人,为商人妇,其夫出海,许久未归。姑嫂二人建塔遥望,等待亲人。这个美丽的传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因此人们皆谓之“姑嫂塔”。它立于宝盖山顶,也是一座航标塔。它坐东朝西,花岗岩石砌而成,为八角空心楼阁式建筑。通高22.86米,塔身下大上小,逐层收缩。塔无须弥座,而环廊以代。塔内开有不少佛龛,内置坐佛,塔顶置葫芦剎。整个造型古朴粗犷,巍峨壮观。

 

千古传诵的古桥

据史料记载,泉州有名称、地址和事迹可考的桥梁共计397座,绝大部分建于石桥建造迅猛发展的宋朝。特别是在南宋,泉州曾掀起了一个造桥热潮,是历史上建造桥梁最多的年代。据统计,在短短的一百五十多年中,建造的大中型石桥有上百座,总长度近60里,其数目之众令人惊叹,石桥之长、长桥之多也为世人称道。

20205ph026
记载着洛阳桥建造史和重大事迹的纪念石碑(小兵摄)
20205ph026

建于北宋的洛阳桥,不仅开创了在江水入海口上造桥的先例,其长度更是空前,是中国桥梁史上出现的第一座永久性多孔式跨水长桥。洛阳桥又名万安桥,横跨洛阳江上,是北上莆田、福州的通道。它初建于北宋庆历元年(1045年),本为浮桥。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郡守蔡襄改建为石桥,六年后完成。现长834米,宽7米,是中国第一座建在海港的梁式大桥。桥梁专家茅以升在《名桥谈胜》中曾称洛阳桥工程的伟大是全国闻名的。它所采用的“筏形基础 ”“种蛎固基法 ”是中国人民在桥梁设计上的伟大创造。   

bulb

筏形基础

筏形基础指在江底沿着桥梁中线满抛大石块,形成横跨江底的矮石堤作为桥墩的基础。这种造桥工艺直至现代桥梁工程中仍有应用,是中国建桥工程的一大发明。

bulb

种蛎固基法

种蛎固基法是造桥史上最别出心裁的发明。它将当地特产牡蛎,置于桥基与桥墩石上培殖,利用此软件动物外壳附着力强和繁殖迅速的特性,将本来比较松散的桥基和桥墩石胶结成牢固的整体,使之牢不可破,这是将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先例。

20205ph024
首创“筏形基础”的洛阳桥
20205ph024

在洛阳桥落成后的90年,又一座跨海5里的长桥——安平桥横空出世,俗称“五里桥”,是中国古代现存最长、工程最浩大的石梁石墩桥。安平桥横卧于晋江安海镇和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面上,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它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历时14年完成。桥面用两千多条石板拼接而成,全桥有疏水道36孔,桥墩以条石纵横迭砌而成。根据水域不同的深浅、流向和流量,采用了方形、尖端船形和半船形的构筑形式,这种因地制宜的桥墩设计令人惊叹。安平桥的石板巨大,有的甚至长达11米,宽厚各近1米,为了将如此巨大的石板架设到高悬的桥墩上,当时发明了“浮运架桥法”,即利用海潮高涨,用船运载石料,通过简单的吊装设备,将上百吨的巨石牵引就位。这种施工方法至今仍广为运用。 兴建安平桥,使辽阔海湾一跃成坦途,使安海与水头连成一体,沟通了与南安、漳州乃至广东的联运,让安海港成了船舶辐辏、中外商人云集的重要口岸。

20205ph025
全国现存最长的古桥安平桥(小兵摄)
20205ph025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8月0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