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木偶如何与科学扯上关系?

1503ph025
水傀儡示意图
1503ph025

木偶戏的幕后操纵形式及台前演出,无论是角色形象,乃至表演形式均百变纷陈。自木偶艺人不断改良木偶的构造,妙用各种生活常识及科学原理,使木偶活动自如、栩栩如生,木偶终于由“丧葬之用”转投“喜庆娱乐”之中。例如提线木偶,便明显是简化了人体骨骼的构造,以木条来设计机关装置,再配合牵线的长短、力度大小,来模仿人体动作。而古时的木偶艺人利用科学原理达到特殊演出效果的例子,亦多不胜数,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水傀儡”及“药发傀儡”了。

 

“水傀儡”是由艺人直接操纵木偶在水面上表演特定故事情节的木偶艺术。这种表演一般在小船上进行,据《东京梦华录‧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载:“有一小船,上结小彩楼,下有三小门,如傀儡棚,正对水中。乐船上参军色进致语,乐作,彩棚中门开,出小木偶人,小船上有一白衣垂钓……继有木偶筑球舞旋之类,亦各念致语,唱和,乐作而已,谓之‘水傀儡’。”至明代,则改用方水池作舞台,表演的内容更富故事性。刘若愚在《明宫史》中指出“水傀儡”是用轻木雕成约2尺高的偶人,只有上身,无腿足。每个偶人底部安一卯榫,用长约3尺的竹板承托。再将一个木池添水7分满。水内放以活鱼虾及萍藻。隔以纱帐,操纵之人便在围屏之内,在屏下游移动转。

 

“药发傀儡”说传自金代(1115—1234年),盛行至清道光(1821—1850年)年间。在宋《东京梦华录》中有“藏压药法傀儡”的记载。称为“藏压”,可能就是借火药爆炸的反作用力使傀儡活动。现在所见的“焰火”表演,亦有人物随火光而出现,便可能是传自“藏压”的方法。“焰火”又称“烟火”、“花盒”,在民间流传已久。在清人写的《火戏略》中,也记述了“火戏”借助“药力”,映出种种人物故事的片段,同时还详细叙述了“火戏”的制作方法,并按不同的制作方法和燃放效果分为“软器”、“变器”、“合器”、“飞器”等。此外还介绍了“烟戏”,“不以火而以烟为,有结成五色楼台人物山水各剧。”由以上记载,可见“药发傀儡”在明清时期的盛行程度。

 

时至今日,在陕西蒲城县尚流传着以火药为动力,制作精巧的“焰火”表演──“火神会”,名曰“杆火”或“架子火”,在燃点火药后能映出《天女散花》、《武松打虎》、《唐僧取经》、《劈山救母》、《三打白骨精》等百余种传统人物故事片段。

1503ph026
药发傀儡戏
1503ph026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6月2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