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一场关于外来词的战争

0612phn004_01
中国古书(视觉中国)
0612phn004_01

汉语里,同一个意涵往往可使用超过一个的外来词,有的外来词会广为使用,有的却会随着时间被淘汰。人们对外来词的取舍能反映个别时代的价值观,这种“此消彼长”的情况也正表现了语言的流动特性。以“佛”字为例,译自梵文的“佛”,最初亦可译作“浮屠”、“浮图”、“佛图”和“佛陀”等,后来人们认为“佛”在佛教里还指觉行圆满的修行者,所以人们便择取了“佛”这个译名,加上“佛”字的左边是“人”字旁,右边是否定词“弗”,总的意思是:是“人”,又不是一般意义的“人”,书写起来也比写双音节的“浮屠”等来得方便和简洁,于是“佛”便应用至今了。

 

“爱人”,本是日语里的汉字词,它有两个意思:一指相爱的人,一指情人。按中国大陆习惯的用法,借之表示相爱之人的意思,其后还将范围缩小到未婚和已婚夫妻,甚至缩窄至配偶的意思。可是其他华人社区则多取其“情人”之意。随着中国大陆与各地交往频繁,两地使用“爱人”的意思就出现了很大差别。为了避免误会,加上中国大陆称谓的词汇亦日渐增多,诸如夫人、先生、妻子、丈夫等,所以“爱人”这名词也日渐少用了。由此可见,外来词使用习惯的调整,与交际的便利有着密切的关系。

 

引发语词与非语词之间的冲突往往有其文化或政治的因素。以珠穆朗玛峰之命名为例,“珠穆朗玛”,本意是“女神”,历来是藏族人民给她起的名字,后成了汉语从藏语吸取的外来词,珠穆朗玛峰并简称为珠峰。至十九世纪,因英国统治印度时,以发现此峰的英国测量官的名字George Everest──额非尔士命名这个本名“珠穆朗玛”的山峰,这个强加的名字可以说体现了外侮和屈辱,当地人民当然拒绝使用“额非尔士”这个名字。

 

汉语外来词形式的调整和原因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并反映了个别时代的价值观。例如音译英语“radar”的“雷达”,显然比“无线电波探测装置”更为形象化和简洁,于是广为使用。又如音译英语“modern”的“摩登”,跟意译的“时髦”并用,但“摩登”这音译显然更具外来色彩。英语“grammar”译法的选取亦是一例:1898年的《马氏文通》把它翻译为“葛朗玛”,其后汉语又直接译作“语法”,除了因为意思较容易明了外,“语法”还是双音节,符合汉语词汇双音节的大趋势,乃取得主流的地位。由此反映了汉语外来词形式的调整,跟使用的便利以及使用者的情况有关。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6月19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