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一場關於外來詞的戰爭

0612phn004_01
中國古書(視覺中國)
0612phn004_01

漢語裡,同一個意涵往往可使用超過一個的外來詞,有的外來詞會廣為使用,有的卻會隨着時間被淘汰。人們對外來詞的取捨能反映個別時代的價值觀,這種「此消彼長」的情況也正表現了語言的流動特性。以「佛」字為例,譯自梵文的「佛」,最初亦可譯作「浮屠」、「浮圖」、「佛圖」和「佛陀」等,後來人們認為「佛」在佛教裡還指覺行圓滿的修行者,所以人們便擇取了「佛」這個譯名,加上「佛」字的左邊是「人」字旁,右邊是否定詞「弗」,總的意思是:是「人」,又不是一般意義的「人」,書寫起來也比寫雙音節的「浮屠」等來得方便和簡潔,於是「佛」便應用至今了。

 

「愛人」,本是日語裡的漢字詞,它有兩個意思:一指相愛的人,一指情人。按中國大陸習慣的用法,借之表示相愛之人的意思,其後還將範圍縮小到未婚和已婚夫妻,甚至縮窄至配偶的意思。可是其他華人社區則多取其「情人」之意。隨着中國大陸與各地交往頻繁,兩地使用「愛人」的意思就出現了很大差別。為了避免誤會,加上中國大陸稱謂的詞彙亦日漸增多,諸如夫人、先生、妻子、丈夫等,所以「愛人」這名詞也日漸少用了。由此可見,外來詞使用習慣的調整,與交際的便利有着密切的關係。

 

引發語詞與非語詞之間的衝突往往有其文化或政治的因素。以珠穆朗瑪峰之命名為例,「珠穆朗瑪」,本意是「女神」,歷來是藏族人民給她起的名字,後成了漢語從藏語吸取的外來詞,珠穆朗瑪峰並簡稱為珠峰。至十九世紀,因英國統治印度時,以發現此峰的英國測量官的名字George Everest──額非爾士命名這個本名「珠穆朗瑪」的山峰,這個強加的名字可以說體現了外侮和屈辱,當地人民當然拒絕使用「額非爾士」這個名字。

 

漢語外來詞形式的調整和原因往往是多種多樣的,並反映了個別時代的價值觀。例如音譯英語「radar」的「雷達」,顯然比「無線電波探測裝置」更為形象化和簡潔,於是廣為使用。又如音譯英語「modern」的「摩登」,跟意譯的「時髦」並用,但「摩登」這音譯顯然更具外來色彩。英語「grammar」譯法的選取亦是一例:1898年的《馬氏文通》把它翻譯為「葛朗瑪」,其後漢語又直接譯作「語法」,除了因為意思較容易明瞭外,「語法」還是雙音節,符合漢語詞彙雙音節的大趨勢,乃取得主流的地位。由此反映了漢語外來詞形式的調整,跟使用的便利以及使用者的情況有關。

Last updated:
2019-06-19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