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巴金与萧珊的传奇婚恋

0425ph008
1962年摄于巴金书房的全家合照
0425ph008

三十年代中期,在同巴金通信的读者中,有一位在上海爱国女校读书的浙江姑娘,名叫陈蕴珍。她爱读巴金的作品,崇敬和信任巴金。1935年,18岁的陈蕴珍给巴金写信,求他指教生活道路上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 1936年8月两人第一次见面。此后,随着接触日益增多,两人逐渐产生了感情。从1938年起,两人像朋友一样,在广州、梧州、柳州、桂林等地一起度过了许多颠沛流离的日子。 1939年,陈蕴珍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同室女友和同学都亲切地叫她“小三子”。后来,她发表翻译作品时就用“小三”的谐音“萧珊”为笔名。

0425ph009
萧珊当时在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读书
0425ph009

巴金与萧珊从通信、认识,到熟悉、相恋,心愈来愈近,感情愈来愈深。1944年5月8日,这对相恋8年的情侣,在贵阳南郊花溪镇一家名为“小憩”的旅馆结婚。 5月初,巴金委托小弟李济生印了一份“旅行结婚”的通知送给亲朋好友,然后偕萧珊离开桂林去贵阳。在艰苦的环境中,巴金度过了平生最浪漫温馨的时光:“我们结婚的那天晚上,在镇上小饭馆里要了一份清炖鸡和两样小菜,我们两个在暗淡的灯光下从容地夹菜、碰杯。吃完晚饭,散着步回到宾馆。宾馆里,我们在一盏清油灯的微光下谈着过去的事情和未来的日子。……我们谈着,谈着,感到宁静的幸福。四周没有一声人语,但是溪水流得很急,整夜都是水声,声音大而且单调。”这就是名作家巴金的婚礼。

0425ph010
巴金的妻子萧珊
0425ph010

1972年8月13日,巴金的妻子萧珊病逝。文革开始后,萧珊因巴金成为反革命分子而饱尝羞辱,患肠癌后得不到及时治疗。爱妻的死使他遭受前所未有的精神创伤。妻子去世后,巴金获淮留在市内,每天上午到作家协会参加“学习”,下午在家。他以坚强意志活着,在家中的阁楼上重译《处女地》,并开始翻译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借译书来发泄对黑暗专制的不满。1977年巴金恢复自由以后,先后写了《怀念萧珊》、《再忆萧珊》等文章,情深意切地忆念妻子。他说:“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

0425ph011
巴金在萧珊的追悼会上
0425ph011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5月2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