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胡适因何成为中国大使?

0423ph014
1938年10月28日,受任驻美大使的胡适向美国总统罗斯福递交国书后留影。
0423ph014

1926年夏,胡适作为中英庚款谘询委员会的中方首席代表赴英参加会议。在伦敦经过艰苦细緻的工作,达成了大体有益于中国的协定。在欧期间,他曾到伦敦、巴黎的图书馆查阅敦煌资料,颇有收穫。年底转赴美国,在那裡完成了取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的最后手续,1927年4月返国。途经日本时稍事停留,与日本学者铃木大拙、高楠顺次郎、常盘大定、矢吹庆辉等接触。儘管他们之间见解各有异同,但保持了长久的学术交谊。

0423ph013
1926年胡适(右二)代表中国与英国代表威林顿勳爵(左二)在伦敦就中英庚款开了两次议会,达成协议后,双方在以会议结果写成的报告书上签字。
0423ph013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两天后应邀南下,参加蒋介石主持的庐山谈话会。此前,在对日问题上,胡适一直保持低调,至当局表示要抗战,胡适才逐渐改变态度,拥护抗战。9月,受蒋介石之托,出访美、欧诸国,宣传中国抗战,争取援助。次年受命担任驻美大使。在任期间为争取美援,争取美国朝野对中国抗战的决心和意义的了解,奔走不懈,颇受美国总统罗斯福以及各界领袖人士的尊重。1942年9月,胡适卸去大使任,仍留居美国,重操旧业,做起历史考证的学问。直到抗战胜利后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于1946年返国。

0423ph015
1940年3月,中美宣佈达成第二次援华贷款,图为协议宣佈后胡适与陈光甫(左一)及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合影。
0423ph015

1938年9月,国民党政府任命胡适为驻美大使时,胡适在欧洲。对于这项任命,中美朝野皆表欢迎。担任大使后,胡适自觉责任重大,向政府表示将“以全副精神应付”。他认为他最大的责任,是使中美两国相互理解,尤使美国朝野充分了解中国抗战的意义以及坚持抗战所遇到的困难。胡适于10月正式展开外交活动,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促使美国修改中立法案,以减少美国援助中国的阻力。他为了配合政府派出的专门代表争取美援,与美国财政部长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领导人建立了很好的个人关系。他与陈光甫紧密合作,成功争取到对支持抗战极有意义的美国援助。蒋介石为此曾特别发电报表示感谢和慰问。

0423ph016
胡适大使向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明中国人民万人签名的文件
0423ph016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5月2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