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探秘台湾著名学者故居

30067ph005
在台湾国民大会上胡适向蒋介石送总统当选证书
30067ph005

胡适

胡适是“五四”运动人物中最富代表性的一个,他的诸多履历现今在台北胡适纪念馆中仍有迹可循。胡适与北京大学的姻缘可追溯到1917年。在陈独秀的大力举荐下,从美国学成归来、时年27岁的胡适始在北大任教。41岁时,胡适又担任赫赫有名的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系主任,及至56岁,胡适出任北大校长。1948年11月,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南京政府决定将北大南迁,校长胡适却坚持不撤离。翌年4月,胡适从上海去美国,从此和北大永诀。

30067ph006
1909年,胡适18岁时
30067ph006

胡适纪念馆是胡适晚年到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时的南港住宅,亦称为台北胡适故居。胡适纪念馆旁,题写着胡适那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胡适纪念馆由故居、陈列室和墓园三部分组成。在纪念馆的简介手册上有这样的文字:胡适的精神即为自由与理性,他的一生终极关怀是中国文化的重建和再造。陈列室的一图一文一物,印证了胡适为这一理想,如何践行“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的诺言。

30067ph007
胡适纪念馆
30067ph007

于右任

在距北投温泉博物馆不远之处,就是台湾前监察院长、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避暑寓所“梅庭”。1879年4月11日,于右任出生于陕西三原县的东关河道巷斗口村。他家境贫寒,6岁已成为牧羊儿。11岁始,于右任开始练习行书草书,后又专心于北魏碑帖。这为他日后在书法领域里融会贯通、自成一体打下了基础。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光绪仓皇逃到西安,于右任对此愤懑无比,由此开始对时政冷嘲热讽。于右任是辛亥革命的元老。1906年4月,于右任赴日,11月13日与孙逸仙于东京会晤,正式加入同盟会。于右任一生奉行的座右铭是孙中山的“天下为公”。1910年9月,于右任创办《民立报》,《民立报》一时成为当时革命精英的聚集处。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孙逸仙就职临时大总统,一直追随其左右的于右任出任交通部次长。此年,于右任开始蓄须以言志。1930年起,于右任出任监察院院长,一直到1964年在台湾离世。

30067ph008
于右任铜像
30067ph008

依山而建的梅庭始建于1930年末期,时为日本高级军官的寓所,与阳明山著名的草山行馆属同一时期建筑。它共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日式木构架屋舍,内设北投一带特有的温泉澡堂;下层则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的防空洞,与草木郁郁葱葱的后院紧紧相连。若从北投溪的方向远远眺望,梅庭可呈现出完整的两层楼格局;如从中山路上的正面入口处看去,却只可窥见梅庭一层的木建筑房屋。因“梅庭”是于右任在台唯一的留存建筑物,所以显得弥足珍贵。于右任仙逝之后,曾经高朋满座的梅庭一度被冷落,闲置多年。后来,台北市政府不惜耗资新台币近两千万元将之整修一新,2010年1月始免费向民众开放。

30067ph009
梅庭
30067ph009

林语堂

林语堂于1895年10月在福建省龙溪县阪仔村出生。曾获上海圣约翰大学学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是一位以英文书写而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旅游家、发明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在海外生活多年的他,最终选择了在台湾定居终老。从此,林语堂在阳明山的居所度过了一生中最后十年的光阴。

30067ph010
林语堂
30067ph010

中西合璧的林语堂故居坐落在阳明山的半山腰,是当年国民党政府所赠。林语堂故居的整体格局是中式的四合院架构,同时又巧妙融入西班牙的雕梁画栋装饰,颇有蔚蓝色的地中海式风情。这些匠心独具的“谋篇布局”是由林语堂亲自铺陈设计。书房是林语堂的挚爱。对于居所,林语堂并无甚奢望,只求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房,置身其间可安心读书写作。在林语堂的书房里流连,可体味到他始终奉行的著书立人禀赋,这也正暗合了他所说过的──“我始终没有写过一行讨好权贵或博得他们欢心的文字”。林语堂故居的展览室里“网罗”了林语堂林林总总的发明,有“中文明快打字机”、“自来牙刷”、“自动打桥牌机”、“英文打字键盘”等,其展示模型及相关照片、设计手稿、申请专利信函等一应俱全。

30067ph011
台北阳明山的文化大师林语堂故居。图为书房,摆设依旧
30067ph011

钱穆

钱穆于1895年生于无锡,被公认为是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代儒宗”。他的治学范围包揽史学与史学史、哲学及思想史、文化学及文化史、政治学与制度史,以及文学、教育学、历史地理学等,他在各领域均有真知灼见,多有鸿篇巨著,其《国史大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学概论》等57部学术著作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传世瑰宝。1948年,钱穆在香港创立新亚书院,作育英才无数。1967年,年逾七旬的钱穆应蒋介石之邀从香港来到台北。他格外喜欢外双溪的环境,因而择地居住,钱穆夫妇亲手绘制起自己心仪的楼房建筑图样,阳明山管理局应蒋经国要求代为办理施工。翌年,钱穆迁居至此。为感念当年母亲在“素书堂”对他的恩情,他遂将居室起名为素书楼,并决定在此地隐居终老。从此,他在素书楼一住就是绵绵23载。

30067ph012
钱穆铜像
30067ph012

1990年6月,年迈体衰的钱穆接连被指控侵占市府土地,性格刚烈的他不甘屈辱,挣扎着搬出已居住二十多年的素书楼。同年8月,愤懑交加的钱穆黯然离世。光阴流转,时过境迁。2002年,台北市为纪念钱穆之学术贡献,将“素书楼”改为纪念图书馆,委托东吴大学管理,“素书楼”从此也更名为“钱穆故居”。2010年8月30日,82岁高龄、行动不便的钱穆遗孀钱胡美琦坐着轮椅,在看护的陪同下重归久违的素书楼故居,参加钱穆逝世二十周年追思会。面对物是人非的一切,她的脸上已寻不到任何大悲大喜的表情。当日,马英九在这场“向大师致敬”的聚会中,就二十余年前台湾发生的指责钱穆“霸占公产”的“素书楼”风波向钱胡美琦郑重致歉,强调要重视文人故居,不再做“不公不义”之事。

30067ph013
钱穆故居
30067ph013

傅斯年

原北京大学校长傅斯年头顶上的光环的确太耀眼太炫目了──他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同时还是卓越的社会活动家、五四运动的领军人物。他最后的“栖居”地,是在台北台湾大学旁边的傅斯年墓地(傅园)里。及至台大正门右侧,豁然可见一座有十余根圆柱支撑的被称作“斯年堂”的神殿式建筑,这里即安放着汉白玉筑制的傅斯年墓冢。这个占地7000平方米的傅斯年墓园,显得格外恬静、亲和与祥瑞。这里有参天的榕树及遒劲的柏树,还有几何形状的流水潺潺的水池……而在一旁不远处的无字方尖碑则提示着,这里又迥然有别于那些普通的园林。

30067ph014
傅斯年
30067ph014
30067ph015
傅斯年之墓
30067ph015
作者:
上载日期:
2021年01月0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