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404phn001_01
药食同源(视觉中国)
1404phn001_01

食疗是食物疗法的简称。中国食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学科。古人曰:“民以食为天。”也就是说,食物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人类为了生存与健康,必须寻找和认识食物,探索食物维护健康以及防治疾病的作用。中国食疗源远流长,已有五千多年历史,至今仍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和应用。“药食同源” 、“医食同源”更是脍炙人口的民间佳话。

1404ph004
鱼翅、鲍鱼是食疗中的佳品。
1404ph004

食疗是在古人寻找食物的过程中萌生的。到了夏、商、周时代,制成酒、酱、糖、豆腐等食品,说明当时已从简单直接食用动植物食品,发展到制成多种经化学变化的食品,提高了食品的营养成分。随着食疗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食疗理论也产生了。

 

战国至秦汉之际写成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提出了许多食疗学理论。书中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就是说要把各种各类食物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使人体受益。而被后世誉为医圣的东汉医家张仲景,亦创立了许多食疗方剂,例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猪肤汤等。

bulb

五谷

五谷一般指稻、麦、黍、稷及豆五种谷物。今为谷物的通称。

bulb

五果

五果是指枣、栗子、杏子、李、桃五种果类。今为水果的通称。

bulb

五畜

五畜指牛、羊、猪、鸡、狗五种家畜。

bulb

五菜

在《黄帝内经》原文,五菜是指葵菜、韭菜、豆叶、薤、葱五种菜,今为蔬菜的通称。

1404ph002
《黄帝内经素问》书影
1404ph002

中国食疗经过前代的发展,到了唐朝集其大成。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专立了一卷“食治”,把食疗药膳作为治疗疾病的首选对策,可见他对食疗的重视。书中还对各种食物作了分类介绍。唐代还有许多专门论述食疗的著作,例如孟冼的《食疗本草》,昝殷的《食医心鉴》等。宋元时期,以食物防治疾病已很普遍,用食物制作的养生膳品不断增多,有粥、汤、羹、饼、粉、面、点心、茶等,其中以粥品用得最多,例如杏仁粥、黑豆粥、薏米粥等。

1404ph001
《饮膳正要》中国食疗图
1404ph001

明清时期食疗学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几乎所有有关药物本草的著作都论述到本草与食疗的密切关系。例如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有三百多种谷、菜、果、鱼、禽、兽等食物,还提出很多食疗药膳方。清代一些医家很重视用食物来治疗急性热病,叶天士在《温热论》中就提到饮用五汁,即甘蔗、梨、鲜芦根、生荸荠、生藕的鲜汁来治疗高热后期阴虚津亏

bulb

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年),蕲州(今湖北蕲州)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他生于医学世家,曾三次应考科举均落第,遂全心学医,济世救人。他35岁起,以惊人毅力,踏遍全国收集大量的药物标本和资料,花了27年,编著成古代最完备的药典《本草纲目》。该书共190多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绘图1,160幅,附方11,096则。

bulb

阴虚津亏

阴虚津亏是指人体阴液、津液消耗。亏损出现口干渴,皮肤干燥等表现。

近代和现代,中国食疗学的发展和影响都不断扩大,人们愈来愈重视食疗在健身强体、防治疾病的作用。1976年,中国正式在中医大学教育中开设“中医饮食营养学”课程,使传统食疗学术得到延续与传播。现在不少学术机构开展了食疗的科学研究工作,研制开发各种保健食品。此外,不少大城巿还开设了食疗餐厅、药膳饭店,受到广大巿民欢迎。

1404ph003
清代宫廷食品很多都是较为讲究的补品
1404ph003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8月26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