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30059ph011
伍子胥纪念园在苏州开园
30059ph0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9年决定,将中国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遗产内容包括湖北秭归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湖北黄石的“西塞神舟会”、湖南汨罗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江苏苏州的“苏州端午节习俗”。其中前三部分均以纪念屈原为文化要旨,是中国古代楚文化的传承;后一个则是以纪念伍子胥为其文化核心,是中国古代吴文化的赓续。 

 

屈原与伍子胥同为春秋战国时代人,伍子胥生活于春秋末期,要早于屈原二百多年。二人都曾经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大展身手,最后都遭遇了个悲惨的人生结局。二人都是忧国忧民,心系祖国,但最终的抱负都没有实现,而且他们热爱的家园都毁于宵小奸佞的倒行逆施。这两个历史人物在文化上留给后人的,是满腔的忠诚,是高尚的人格,是不屈的抗争,也是切齿的悲愤。

30059ph008
屈原纪念馆内鑴刻着《屈原列传》(杨佐桓摄)
30059ph008

屈原的文学遗产

作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始祖,屈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现存的屈原作品,诸说不一,有的认为是25篇,也有人认为是23篇,一时难以定论。好在主要作品大家都有一致的认识。

 

屈原的作品只有一种文体,就是《楚辞》体诗歌,也称为骚体诗歌,是带有浓郁的古代楚国特色的文学形式。《楚辞》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以不规整的杂言组成诗句,以特有的“兮”字来表达多种语态,富于想象,用词华丽,感情奔放,借助神话传说来表达作者的情怀。《离骚》是屈原作品的巅峰之作,宗领中国文学数千年。

 

屈原的作品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以《离骚》为代表,是作者记事抒情,表达人生哀乐、寄托个性情怀的作品。第二类以《天问》为代表,是作者根据楚地的神话传说创作的诗篇,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渊博知识和对自然界的理解。第三类以《九歌》为代表,是作者对楚地祭祀乐歌的再加工,使得作品的生活气息更加浓郁,是对楚地文学划时代的提升。还有一篇《渔父》,采用问答形式来记事抒情,为汉代问答体的散体大赋之滥觞。

30059ph009
屈原纪念馆内陈列着屈原的史料(杨佐桓摄)
30059ph009

苏州端午与伍子胥

在江浙一带,特别是苏州,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这位生于春秋末期,早屈原二百多年的悲剧人物,虽然其功过是非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研究探讨的课题,但其对吴国之忠诚,以及其战略眼光之准确,却是早已被历史证明。规划建造了苏州城,是伍子胥的一大历史功绩,也是苏州城市文明的发端。吴王阖闾当政后,非常信任伍子胥,向他请教如何成就霸业。伍子胥称第一件事就是“相土尝水,像天法地,造筑大城”。伍子胥建造的苏州城周长四十七里、陆门八、水门八。建城之早,规模之大,水路之巧,为国内外所罕见。苏州二千五百多年的城市格局由此奠定。

30059ph010
伍子胥像
30059ph010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4月2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