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30059ph011
伍子胥紀念園在蘇州開園
30059ph01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9年決定,將中國端午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遺產內容包括湖北秭歸的「屈原故里端午習俗」、湖北黃石的「西塞神舟會」、湖南汨羅的「汨羅江畔端午習俗」和江蘇蘇州的「蘇州端午節習俗」。其中前三部分均以紀念屈原為文化要旨,是中國古代楚文化的傳承;後一個則是以紀念伍子胥為其文化核心,是中國古代吳文化的賡續。 

 

屈原與伍子胥同為春秋戰國時代人,伍子胥生活於春秋末期,要早於屈原二百多年。二人都曾經在當時的政治舞台上大展身手,最後都遭遇了個悲慘的人生結局。二人都是憂國憂民,心繫祖國,但最終的抱負都沒有實現,而且他們熱愛的家園都毀於宵小奸佞的倒行逆施。這兩個歷史人物在文化上留給後人的,是滿腔的忠誠,是高尚的人格,是不屈的抗爭,也是切齒的悲憤。

30059ph008
屈原紀念館內鑴刻着《屈原列傳》(楊佐桓攝)
30059ph008

屈原的文學遺產

作為中國古代浪漫主義文學的始祖,屈原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學遺產。現存的屈原作品,諸說不一,有的認為是25篇,也有人認為是23篇,一時難以定論。好在主要作品大家都有一致的認識。

 

屈原的作品只有一種文體,就是《楚辭》體詩歌,也稱為騷體詩歌,是帶有濃郁的古代楚國特色的文學形式。《楚辭》運用楚地的方言聲韻,以不規整的雜言組成詩句,以特有的「兮」字來表達多種語態,富於想像,用詞華麗,感情奔放,借助神話傳說來表達作者的情懷。《離騷》是屈原作品的巔峰之作,宗領中國文學數千年。

 

屈原的作品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以《離騷》為代表,是作者記事抒情,表達人生哀樂、寄託個性情懷的作品。第二類以《天問》為代表,是作者根據楚地的神話傳說創作的詩篇,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淵博知識和對自然界的理解。第三類以《九歌》為代表,是作者對楚地祭祀樂歌的再加工,使得作品的生活氣息更加濃郁,是對楚地文學劃時代的提升。還有一篇《漁父》,採用問答形式來記事抒情,為漢代問答體的散體大賦之濫觴。

30059ph009
屈原紀念館內陳列着屈原的史料(楊佐桓攝)
30059ph009

蘇州端午與伍子胥

在江浙一帶,特別是蘇州,端午節是紀念伍子胥。這位生於春秋末期,早屈原二百多年的悲劇人物,雖然其功過是非幾千年來一直是人們研究探討的課題,但其對吳國之忠誠,以及其戰略眼光之準確,卻是早已被歷史證明。規劃建造了蘇州城,是伍子胥的一大歷史功績,也是蘇州城市文明的發端。吳王闔閭當政後,非常信任伍子胥,向他請教如何成就霸業。伍子胥稱第一件事就是「相土嘗水,像天法地,造築大城」。伍子胥建造的蘇州城周長四十七里、陸門八、水門八。建城之早,規模之大,水路之巧,為國內外所罕見。蘇州二千五百多年的城市格局由此奠定。

30059ph010
伍子胥像
30059ph010
Last updated:
2019-04-24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