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氾胜之与王祯对中国农业有何贡献?

0812ph031
汉画像砖上的水稻移栽
0812ph031

氾胜之

氾胜之,西汉山东人。生卒年不详。汉代农学家。他的先人本姓凡,为了躲避战乱,举家迁往氾水,因此改姓氾。他的生卒年不详,他在西汉成帝(公元前32年至前7年在位)时出任议郎。后人知道他当时在陕西关中平原推广农业技术。

bulb

氾水

氾水是济水的支流,位于今山东曹县北和定陶县的分界处。

关中是古代农业较发达的地区,曾为秦国完成统一大业提供重要的经济支援。氾胜之在关中地区传授种植小麦等农业技术,使农业获得丰产,因而被提升为御史。他将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加以总结,写成了农书18篇,这就是后人所说的《氾胜之书》。《氾胜之书》奠定了中国传统农学中关于作物栽培的基础,而且还成为后世撰写农书的范本。

0812ph032
古代的浸种法
0812ph032

最早的农书《氾胜之书》

“氾胜之十八篇”在《隋书‧经籍志》及《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和宋代郑樵的《通志》中都有著录,其后失传,只有《齐民要术》、《太平御览》等北宋以前的古籍摘录了此书部分内容,经众多学者的努力,辑集成约3700字的《氾胜之书》。

bulb

《太平御览》

宋太宗命李昉等人所辑成的类书,全书共1000卷,分55门。全书旁征博引,所引书多至1690种。

该书包括有耕作总原则:“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及有关耕作的具体方法,还介绍了黍、谷、小麦、水稻、小豆、大豆、麻、油苏子、桑、瓜、竽、瓠等12种作物的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播种、栽培、收藏等细节。最引人注目的是介绍了区种法和溲种法。《氾胜之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所记载的一些农业技术在当时的推广应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还被后来的农书所继承和发展。它总结的北方旱作农业技术,也对传统的农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0812ph033
魏晋时关于耙田的壁画
0812ph033

王祯

王祯,字伯善。山东东平人。元代初年(1271年前后)生;元代中后期(1330年前后)卒。王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农学家之一,与汉代的氾胜之、后魏的贾思勰、明代的徐光启齐名。王祯之所以成为农学家是时代造就的。

 

王祯生于元代。从忽必烈在1271年改国号为元,到1368年元顺帝出亡漠北,元朝的历史不到百年。忽必烈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主张向汉族学习,首先把发展农业经济作为元朝的立国之本。官方组织编纂了《农桑辑要》等农学著作,以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0812ph034
王祯《农书》的水磨复原图
0812ph034

王祯的同乡孟祺在元世祖至元七年做过山东西道的劝农副使,曾参与编写《农桑辑要》,对王祯产生直接影响,使他关心农学。从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起,王祯先后在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做县尹。他不仅是位廉洁奉公的县官,而且劝农兴桑,积极发展农业。为了熟悉农业生产,他研读了大量农书,注意观察各地的农事操作和农业机具。

0812ph035
王祯《农书》中水碓示意图
0812ph035

《王祯农书》

王祯是位博学多识、才华横溢的农学家,而且也是位精巧的机械设计制造家和印刷技术的革新家。这些成就都在他所著的《王祯农书》有所反映。书中内容包括:农桑通诀、谷谱、农器图谱。全书约13.6万字。该书的特点有四:一是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广义的农业,强调“时宜”和“地宜”是其创新;二是兼论南北农业,对它们的异同做了分析和比较;三是有比较完备的“农器图谱”,它约占全书篇幅的五分之四,插图二百多幅,涉及农具105种,丰富多彩、洋洋大观,是该书的又一创造;四是在“谷谱”中对植物性状的描述也是该书一项创举。此外,该书对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做了新的总结,把增肥和灌水摆上农业增产的重要地位,宣传和推广新式农具等都作出了贡献。王祯还设计及绘制了大量比较复杂的农机图。他为了使这农书早日出版,更做出三万余木活字,研制活字转轮贮字盘,并写成《造活字印书法》(1298年),对活字印刷技术作了总结。

0812ph036
《农书》中的水排图
0812ph036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1月2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