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氾勝之與王禎對中國農業有何貢獻?

0812ph031
漢畫像磚上的水稻移栽
0812ph031

氾勝之

氾勝之,西漢山東人。生卒年不詳。漢代農學家。他的先人本姓凡,為了躲避戰亂,舉家遷往氾水,因此改姓氾。他的生卒年不詳,他在西漢成帝(公元前32年至前7年在位)時出任議郎。後人知道他當時在陝西關中平原推廣農業技術。

bulb

氾水

氾水是濟水的支流,位於今山東曹縣北和定陶縣的分界處。

關中是古代農業較發達的地區,曾為秦國完成統一大業提供重要的經濟支援。氾勝之在關中地區傳授種植小麥等農業技術,使農業獲得豐產,因而被提升為御史。他將當時農業生產技術加以總結,寫成了農書18篇,這就是後人所說的《氾勝之書》。《氾勝之書》奠定了中國傳統農學中關於作物栽培的基礎,而且還成為後世撰寫農書的範本。

0812ph032
古代的浸種法
0812ph032

最早的農書《氾勝之書》

「氾勝之十八篇」在《隋書‧經籍志》及《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和宋代鄭樵的《通志》中都有著錄,其後失傳,只有《齊民要術》、《太平御覽》等北宋以前的古籍摘錄了此書部分內容,經眾多學者的努力,輯集成約3700字的《氾勝之書》。

bulb

《太平御覽》

宋太宗命李昉等人所輯成的類書,全書共1000卷,分55門。全書旁徵博引,所引書多至1690種。

該書包括有耕作總原則:「凡耕之本,在於趣時,和土,務糞澤,早鋤早獲。」及有關耕作的具體方法,還介紹了黍、穀、小麥、水稻、小豆、大豆、麻、油蘇子、桑、瓜、竽、瓠等12種作物的栽培技術,包括選種、播種、栽培、收藏等細節。最引人注目的是介紹了區種法和溲種法。《氾勝之書》是現存最早的一部農書,所記載的一些農業技術在當時的推廣應用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還被後來的農書所繼承和發展。它總結的北方旱作農業技術,也對傳統的農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0812ph033
魏晉時關於耙田的壁畫
0812ph033

王禎

王禎,字伯善。山東東平人。元代初年(1271年前後)生;元代中後期(1330年前後)卒。王禎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農學家之一,與漢代的氾勝之、後魏的賈思勰、明代的徐光啟齊名。王禎之所以成為農學家是時代造就的。

 

王禎生於元代。從忽必烈在1271年改國號為元,到1368年元順帝出亡漠北,元朝的歷史不到百年。忽必烈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主張向漢族學習,首先把發展農業經濟作為元朝的立國之本。官方組織編纂了《農桑輯要》等農學著作,以推廣農業技術,促進農業生產發展。

0812ph034
王禎《農書》的水磨復原圖
0812ph034

王禎的同鄉孟祺在元世祖至元七年做過山東西道的勸農副使,曾參與編寫《農桑輯要》,對王禎產生直接影響,使他關心農學。從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年)起,王禎先後在宣州旌德(今安徽旌德)、信州永豐(今江西廣豐)做縣尹。他不僅是位廉潔奉公的縣官,而且勸農興桑,積極發展農業。為了熟悉農業生產,他研讀了大量農書,注意觀察各地的農事操作和農業機具。

0812ph035
王禎《農書》中水碓示意圖
0812ph035

《王禎農書》

王禎是位博學多識、才華橫溢的農學家,而且也是位精巧的機械設計製造家和印刷技術的革新家。這些成就都在他所著的《王禎農書》有所反映。書中內容包括:農桑通訣、穀譜、農器圖譜。全書約13.6萬字。該書的特點有四:一是比較全面系統地論述了廣義的農業,強調「時宜」和「地宜」是其創新;二是兼論南北農業,對它們的異同做了分析和比較;三是有比較完備的「農器圖譜」,它約佔全書篇幅的五分之四,插圖二百多幅,涉及農具105種,豐富多彩、洋洋大觀,是該書的又一創造;四是在「穀譜」中對植物性狀的描述也是該書一項創舉。此外,該書對精耕細作的優良傳統做了新的總結,把增肥和灌水擺上農業增產的重要地位,宣傳和推廣新式農具等都作出了貢獻。王禎還設計及繪製了大量比較複雜的農機圖。他為了使這農書早日出版,更做出三萬餘木活字,研製活字轉輪貯字盤,並寫成《造活字印書法》(1298年),對活字印刷技術作了總結。

0812ph036
《農書》中的水排圖
0812ph036
Last updated:
2019-01-28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