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古代的钟鼓楼有何作用?

30056ph017
北京鼓楼
30056ph017

中国古代的计时以“时辰”为单位,一个昼夜平分为十二个时辰,以十二地支命名,从子时(现在的23点)开始,至亥时结束,周而复始。由此可知,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自宋代以后,又将一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个部分,如“子初”、“子正”、“丑初”、“丑正”……,每一个部分就是现在的一个小时了。

 

古代测量时间的工具有依靠太阳的日晷、圭表,有利用流体力学原理的漏壶、沙漏、灯漏等,时间测定以后,需要对外发布,就要依靠钟鼓楼了。作为维持城市生活秩序的工具,钟楼和鼓楼是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设施。

 

钟鼓楼的报时工作,主要集中在夜晚,因为夜晚没有太阳,人们不能根据太阳判断时间。钟鼓楼的报时一般以“更”为单位,一个夜晚分为五更,从19点开始,至5点结束,10个小时,也正好是五个时辰。为了更精确的计量时间,每个时辰又细化为五个“点”,一个“点”相当于现在的24分钟,演化到今天,许多地方还将小时称作“点”,譬如早上8时,称为早上“8点”。

 

随着技术进步,钟鼓楼的报时功能已经终结,但是作为历史文化遗存,钟鼓楼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积淀了悠久的文明,现存的钟鼓楼大多得到完善的保护。

 

北京钟鼓楼

北京的钟楼和鼓楼是两座毗邻的建筑,钟楼在北,鼓楼在南,相距一百多米,位于天安门以北,居北京古城南北中轴线之北端。钟鼓楼在明清时代是北京城的报时工具,自下午19时起至次日早上5时,每两个小时为一更,要鸣钟鼓以报时。各个时辰更次为:19时至21时为起更(戌时),21时至23时为二更(亥时),23时至1时为三更(子时),1时至3时为四更(丑时),3时至5时为五更(寅时),五更也称为亮更,意谓“早上的到来”。定更与亮更时先击鼓,后撞钟,其余更次只撞钟不击鼓。击鼓时共击打108响,由快击18响与慢击18响交替进行。

30056ph018
北京大钟寺
30056ph018

钟鼓楼始建于元代至元九年(1272年),重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属于永乐年间营建北京城的首批建筑物,至清代顺治年间曾毁于火灾,乾隆时重建,以后历代均有修缮。

 

鼓楼为上下两层加一个暗层,砖石拱券结构,南北各有三座券门,东西各有一座券门。上层为重檐歇山式屋顶,下层为四坡檐顶。鼓楼内展览的主鼓高2.4米,鼓面直径1.6米,另有群鼓24面,鼓高1.6米,鼓面直径1.12米,都是根据清代嘉庆年间的记载复制。钟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亦有券门出入。钟楼正中的八角形钟架上,悬挂的大钟铸造于明代永乐年间,钟高7.02米,重量63吨。

30056ph016
北京钟楼大钟
30056ph016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2月2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