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园林如何“杀入”英国建筑界?

英国对“中国风”园林的推崇由欧洲大陆而来。路易十四时期的欧洲大陆崇尚整齐、统一且高度对称,这一时期建造的凡尔赛宫即体现了这些特色。或许因为厌倦了这种传统的欧式园林风格,欧洲人逐渐开始青睐中国园林错落有致、自然和谐的风格。

30064ph009
中国著名园林──苏州拙政园。
30064ph009

将中式园林风格真正应用在英国的是建筑师威廉‧钱伯斯爵士(Sir William Chambers,1723—1796年)。1740至1749年,钱伯斯受雇于瑞典东印度公司,曾三度前往中国。在此期间,他对中国建筑和装饰艺术加以研究。回到欧洲后,他继续研习建筑学,1755年起长居于伦敦,成为一名专业建筑师。在英国,钱伯斯将其在中国的所见所想编撰成书。1757年,他出版名为《英国建筑、家具、服饰、机器及器皿的设计》。1772年,他又出版《论东方园艺》,进一步介绍中国品味,推崇自然主义风格的中式园林艺术。

30064ph008
威廉‧钱伯斯爵士像
30064ph008

钱伯斯受雇于英王乔治三世,他一生主持建造了多座知名建筑,这包括伦敦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萨默赛特宫(Somerset House)。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英国建造了第一座中式园林──丘园。丘园始建于1759年,最初为威尔士亲王弗雷德里克(Frederick Louis, Prince of Wales, 1707—1751年)的私人园林,现为英国皇家植物园。作为丘园的设计师,钱伯斯将其建造成英国首座具有“中国风”风格的园林。除山、水、植物精心布局、融为一体外,他还在丘园内建造了一座宝塔。宝塔始建于1761年,次年完工,共十层,约五十米高。随着丘园及其中式宝塔的广受欢迎,宝塔这种建筑形式被陆续用于其他英国园林中,并流传至法国等欧陆国家,一些欧陆学者甚至将这些在欧洲建造的中式园林称为“英中园林”。

30064ph010
丘园宝塔
30064ph010

在“中国风”建筑在欧洲深受欢迎的同时,中国人对西方建筑风格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圆明园中的西洋楼即为此时中国西洋建筑的代表。圆明园是兴建于清代的皇家园林,始建于十八世纪初的康熙年间(具体的始建时间无从考察),雍正、乾隆和嘉庆年间均有扩建,后毁于1860年英法联军之役。西洋楼(Western mansions)是一组位于圆明园附园畅春园北部的欧式建筑群,由意大利传教士、宫廷画师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年)负责兴建。协助郎世宁修建西洋楼的有负责工程学与测量部分的法国传教士、科学家蒋友仁(Michel Benoist,1715—1774年),负责具体工程执行工作的德意志传教士、艺术家艾启蒙(Ignatius Sichelbart,1708—1780年),法国传教士、艺术家王致诚(Jean-Denis Attiret,1702—1768年)等。西洋楼的兴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仿建西洋风格的建筑和园林。建筑群主要包括六组西洋式建筑、三组喷泉和许多小庭院。西洋楼的建筑风格大都为巴洛克式,但在很多装饰细节上加入了东方元素,因此具有东西方艺术的双重神韵。

30064ph011
圆明园遗址
30064ph011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1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