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遣唐使怎样把“中国”搬到日本?

1801ph008
遣唐使船图
1801ph008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的两个半世纪内,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形成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唐帝国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发达,成为东亚最强大的国家,对日本和亚洲各国都有巨大吸引力。而日本通过四次遣隋使,朝野上下对中国文化更加仰慕向往,出现学习模仿中国的热潮。为了实现更加直接有效地学习唐朝先进制度和文化的目的,日本政府决定组织大型遣唐使团,派遣优秀人物为使臣,并带同留学生、留学僧去中国。

1801ph011
现藏于日本奈良正仓院的唐代象牙拨镂尺
1801ph011

公元630年,日本舒明天皇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从这一年到公元895年的260多年间,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19次遣唐使。日本遣唐使团的规模初期约一二百人,仅一二艘船。到中后期规模庞大,一般约五百余人,四艘船。最多的是公元838年的第18次,达到651人。遣唐使团成员包括大使、副使及判官、录事等官员,还有文书、医生、翻译、画师、乐师等各类随员和工匠水手。此外,每次还带有若干名留学生和学问僧。日本政府之所以派出如此强大阵容的遣唐使团,就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和输入中国的文明。

1801ph010
这封信是公元735年由唐朝的宰相张九龄以唐玄宗的名义,写给日本圣武天皇,内容是查询第十次遣唐使的下落。
1801ph010

日本遗唐使团赴中国的航路可分三条。初期走北路,即从九州岛博德湾出发经对马岛,然后沿朝鲜半岛、辽东半岛沿海,到山东半岛登州或莱州登陆,再由陆路去长安。中期主要走第二条南岛路,即从九州岛经过南部诸岛,如种子岛、屋久岛、奄美岛等。沿途停泊,然后横渡东海,到中国明州(今宁波)等地。这条路风险大,航期也不短。后期又开辟了大洋路,即从博德启航,在长崎以西五岛列岛等候顺风,然后横渡东海,直达扬州、明州等港。这条路航程最短,顺风10天内即可到达,但风险最大,经常出事。遣唐使团在途中要与狂风恶浪搏斗,在成行的16次往返途中,遇风暴袭击或触礁遇难而毁掉的船共有10艘。可以说他们是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架起了这座海上中日友好交流的桥梁。

1801ph009
迎接中国册封使船的日本队伍模型,为泉州海外交通馆的藏品。
1801ph009

日本遣唐团在中国受到盛情接待。唐朝有关州府得到使团抵达的报告后,马上迎进馆舍,安排食宿,一面飞奏朝廷。地方政府还派专差护送获准进京的使团主要成员前往长安,路途一切费用均由中国政府负担。遣唐使的历史贡献,首先是引进唐朝典章律令,推动日本社会制度的革新。其次是吸取盛唐文化,提高日本文化艺术水平。此外,还吸收中国各种技术工艺等物质文明,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丰富日本人民的生活。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05月27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