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古遠音樂為何充滿神秘色彩?

0506ph002
戰國曾侯乙墓編鐘
0506ph002

傳說中的遠古音樂,充滿神秘色彩,因其特點是以歌、舞、樂三者融為一體的表現形式,故後人統稱其為「原始樂舞」。原始樂舞基本上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反映部落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為代表特徵的音樂,如「朱襄氏之樂」說的是因乾旱求雨的事;「陰康氏之樂」是健身驅濕的樂舞;「伊耆氏之樂」反映出先民以「臘祭」祈求豐收的願望;及「葛天氏之樂」勾畫出先民進入農業生產階段的生活圖景等。另一類則是與傳說中的古代帝王密切相關的音樂,如歌頌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和夏禹功績的樂舞便是。

0506ph001
骨笛,吳江梅堰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
0506ph001

由於夏距今久遠,因而我們所依據的音樂文獻大多體現為傳說的性質。如在《呂氏春秋‧古樂篇》中記載了夏王朝頌禹的治水功績,其中所提到的《夏樂》亦稱為《大夏》。其音樂特點體現為三點:1、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係;2、體現出從部落領袖向奴隸制的國君轉變的過渡;3、體現出奴隸制度下的音樂審美觀,即「王者功成作樂」的意志。

0506ph003
曾侯乙墓排簫
0506ph003

周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體系因襲商代,而且宗教觀仍佔統治地位,但是在文化、意識形態方面卻已大不相同。殷人信尚鬼神,周人則尊神而遠之,加上「殷鑑不遠」的歷史教訓,促使周王朝制訂了「禮樂」制度。雅樂就是在這背景下形成。由此,周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宮廷雅樂體系。雅樂,即中國古代祭祀天地、祖先、神靈以及祝禱風調、雨順、豐收等典禮時所演奏的音樂形式,它體現在當時的宮廷郊社、廟宇宗堂或政治軍事等各方面。例如最為西周統治者推崇,並被儒家奉為典範的「六代之樂」便是。

bulb

「六代之樂」

這六部樂舞是:黃帝時期的樂舞《雲門大卷》(祭天神);堯帝時期的樂舞《大咸》(祭地神);舜帝時期的樂舞《九韶》(祭四望);禹帝時期的樂舞《大夏》(祭山川);商湯時期的樂舞《大濩》(祭先妣);周武王時期的樂舞《大武》(祭先祖),皆是具有史詩性的樂舞。這些音樂中側重的是對貴族子弟所作的倫理道德教育。

作為當時顯學(即著名的學說或學派)代表的孔子、墨子、老子的音樂思想,對中國後世的音樂美學理論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孔子不僅追求完美的人生境界,而且在音樂上也立志「盡善盡美」。孔子認為,「善」是指樂舞的內容,其中包含了社會道德的內涵;「美」是樂舞的形式,指審美的標準。因此,孔子對《韶》樂給予極高評價,即「盡善盡美」,以至到了「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

0506ph004
現代人仿楚城古樂的演奏場面
0506ph004
Author:
Last updated:
2019-10-02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