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三)戰火下的「綠洲」

mainsite_psd_aomenwu03_4
mainsite_psd_aomenwu03_4

由於澳門在抗日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中立地位,使大批內地和香港的難民逃到這個戰時「綠洲」,令這片彈丸之地短時間內人口大增。在這樣的背景下,澳門出現非常畸形的現象:一方面是避難的富豪住在酒店過着紙醉金迷的生活,而另一邊廂是窮人為溫飽而過着艱苦的生活,甚至有不少人餓死,名副其實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為了救濟大批難民,澳葡政府對糧食、燃料和供電等實施限制,以免浪費珍貴資源。此外,各個政府部門、教會和慈善團體發放糧食,救濟水深火熱的難民。此外,戰時內地多家學校遷到澳門辦學,一些學校其後更紮根澳門,繼續向本地學生供書教學。

抗戰期間,澳門一般市民過着怎樣的生活?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aomenwu03_1
mainsite_psd_aomenwu03_1

日軍先後於1938年和1941年攻陷廣州(左圖)及香港(右圖)。隨着鄰近地區相繼淪陷,大批難民由內地和香港湧入因中立而未受戰火波及的澳門。

mainsite_psd_aomenwu03_2
mainsite_psd_aomenwu03_2

澳門慈善機構同善堂,位於庇山耶街。同善堂創辦於1892年,二戰期間曾參與救濟難民。

mainsite_psd_aomenwu03_3
mainsite_psd_aomenwu03_3

戰時澳門另一慈善機構怡興堂,自1942年成立起,每天都向難民施粥救濟。(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提供,引自澳門基金會《澳門記憶》文史網)

mainsite_psd_aomenwu03_4
mainsite_psd_aomenwu03_4

怡興堂的施粥會在鏡湖醫院長亭向難民施粥救濟。每日上午9:30開始,怡興堂及鏡湖醫院主席會親自到場,指揮施粥救濟工作。(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提供,引自澳門基金會《澳門記憶》文史網)

mainsite_psd_aomenwu03_5
mainsite_psd_aomenwu03_5

                                                                     1942年12月28日,澳門《華僑報》報道澳門米價上漲。

ebook

長久而來,澳門糧食依賴內地供應,但隨着廣東和香港先後淪陷,澳門的糧食供應陷入危機,加上大批難民來到澳門避難,使澳門在1942年1月起進入糧食恐慌期,每月有約1,500人餓死。在糧食緊張的情況下,澳葡政府宣佈對米糧、燃油等生活必需品實施配給,並交由進口規劃委員會統一採購、分配、監督。

mainsite_psd_aomenwu03_6
mainsite_psd_aomenwu03_6

戰時澳門糧食緊張,澳葡政府實施糧食配給,居民須憑證領糧,圖為當年的領糧證。(岑偉倫先生收藏,澳門上架木藝工會提供,引自澳門基金會「澳門記憶」文史網)

mainsite_psd_aomenwu03_7_1
mainsite_psd_aomenwu03_7_1

1943年4月30日,鏡湖醫院慈善會常務值理會第十三次常務會議,商討有關難民兒童留醫治療處理安排事宜,圖為是次會議的記錄(從右至左書寫)。(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提供,引自澳門基金會《澳門記憶》文史網)

mainsite_psd_aomenwu03_8
mainsite_psd_aomenwu03_8

大批難民兒童在抗戰期間來到澳門,鏡湖醫院設立難童教養所,收留流離失所的兒童。(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提供,引自澳門基金會《澳門記憶》文史網)

mainsite_psd_aomenwu03_9
mainsite_psd_aomenwu03_9

東望洋山的黎登別墅原為澳門土生葡人家族的莊園,在莊園荒廢後,1938年一度作為廣州執信中學的臨時校址。

ebook

抗日戰爭爆發後,多所廣東的學校遷到澳門辦學,也有大批名校教師和文化界人士來到澳門,使澳門教育事業一度出現短暫繁榮。為了安置學校,澳葡政府翻新多座荒廢的建築物作為校舍。雖然不少學校在戰後遷回內地,但也有繼續留在澳門辦學,如培正中學、廣州大學附屬中學(澳門廣大中學)和嶺南中學。

mainsite_psd_aomenwu03_10
mainsite_psd_aomenwu03_10

澳門嶺南中學的前身為廣州通志小學,在1937年遷校澳門,1938年起使用施利華大宅作為校址,並一直辦學至今。(陳顯耀先生攝影及提供,引自澳門基金會《澳門記憶》文史網)

抗戰期間,澳門一般市民過着怎樣的生活?

由於物資嚴重匱乏,澳葡政府限制市民購買糧食,市民需要憑糧食券方能購買食物。至於難民,澳葡政府在台山和青洲等地設立難民中心收容,並有教會、仁慈堂、鏡湖醫院、同善堂等組織發糧救濟。然而,澳門仍有大批人餓死,甚至市面有人食人的傳聞。除了糧食,燃料也十分缺乏,政府遂限制工廠、娛樂場所和市民用電。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澳門遺產學會副理事長勞加裕先生(圖5、9)、澳門基金會(圖3、4、6-8、10)、FOTOE(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