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二)維新派的基地

mainsite_psd_aomensan02_5
mainsite_psd_aomensan02_5

儘管洋務運動推行多年,但清朝在1894至1895年的甲午戰爭中慘敗,不僅象徵洋務運動失敗,也對朝野造成很大衝擊,開始尋求新的改革。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於全國各地推廣維新思潮。在澳門,梁啟超開辦《知新報》,希望於廣東地區推廣維新思想。戊戌政變後,《知新報》仍然在澳門發行,1901年才停刊。除了辦報,一些維新派人士在澳門推廣教育,成為澳門早期教育的基礎,為社會培養不少人才。在維新變法失敗後,維新派人士把保皇會總局設在澳門,並以此為據點,計劃發動「武裝勤王」,以武力協助光緒帝重奪政權,但未能成功。

為何梁啟超選擇在澳門開辦《知新報》?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aomensan02_1
mainsite_psd_aomensan02_1

康有為及《康南海先生詩集》。康有為第一次到訪澳門是在1885年,是年先遊香港,再遊澳門。康有為在1896年為宣揚維新理念而再到澳門,並得到澳門富商何連旺(何穗田)支持。

ebook

1885年康有為遊港澳,有〈香港觀賽珍會閱歐戲,遂遊濠鏡觀馬戲,為見歐俗百戲之始〉詩一首:「香江陸海感蒼茫,濠鏡山川對夕陽。若問先生果何見,詭奇馬戲及蠻裝。」此詩後來收錄於《康南海先生詩集》。

mainsite_psd_aomensan02_2
mainsite_psd_aomensan02_2

梁啟超及十九世紀末澳門街景。1890年代中後期,維新派在澳門十分活躍。梁啟超在1896年隨康有為到澳門,並於1897年在澳門創辦《知新報》,在廣東宣傳維新思潮。

ebook

1896年10月,梁啟超向在家鄉新會的汪康年、汪詒年寫信,提到將前往澳門商議辦報的事情。他在信中提到「澳門頃開新一報館,集款萬金,亦欲仿《時務報》之例,十日一出。其處人必欲得弟兼為主筆,弟告以到滬後看事忙否再定,而澳人必欲弟到澳一行。擬日內出城,即到澳,亦數日即返,仍不逾四十日之約。」(《與穰、頌兄弟》)來到澳門後,梁啟超與康廣仁等處理辦報事宜,初時打算把新報名為《廣時務報》,但其後改為《知新報》。

mainsite_psd_aomensan02_3
mainsite_psd_aomensan02_3

康有為的弟弟、「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康廣仁及其書法。康廣仁曾經在澳門擔任《知新報》的總理。

mainsite_psd_aomensan02_4
mainsite_psd_aomensan02_4

                              澳門富商何連旺(何穗田)是維新派在澳門的重要協力者,不但參與創辦《知新報》,也在日後支援經營澳門保皇會。

mainsite_psd_aomensan02_5
mainsite_psd_aomensan02_5

《知新報》於1897年2月22日(光緒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創刊,圖為第一冊封面及第三十七冊目錄。當時報館地址為「澳門大井頭第四號」。

mainsite_psd_aomensan02_6
mainsite_psd_aomensan02_6

                1900年6月11日《知新報》刊登題為〈論恭祝皇帝萬壽之益〉的文章,文中借光緒帝生辰讚揚他為明君。

mainsite_psd_aomensan02_7
mainsite_psd_aomensan02_7

         維新派於1899年在加拿大成立保皇會,並把總局設在澳門。保皇會一度組建自己的武裝。圖為在美國加州訓練的保皇會軍隊(攝於1904年)。

ebook

戊戌政變後,康有為和梁啟超等維新派流亡國外,於1899年在加拿大創立保皇會,並且整合澳門《知新報》和橫濱《清議報》機關,把總局設在澳門。按照計劃,保皇會將策劃「武裝勤王」,以武力營救被慈禧太后軟禁的光緒帝,因此澳門成為中國內地與海外維新派聯絡的要地,也是運送資金和武器的後勤地點。1900年,保皇會成員唐才常計劃乘八國聯軍之役,率領自立軍在武漢發動起義,但由於資金未能到位而無法發動,而計劃其後也被揭發,武裝勤王計劃胎死腹中。後來保皇會在海外組建軍隊,但起不了多大作用。隨着清廷連番改革失敗,人們開始轉向支持革命派,而澳門《知新報》則在1901年停刊。

mainsite_psd_aomensan02_8
mainsite_psd_aomensan02_8

           陳子褒為維新派人士之一,在澳門開設蒙學書塾,其後學校遷往香港。他推動幼童和婦女的教育,對清末民初港澳教育事業有重要貢獻。

mainsite_psd_aomensan02_9
mainsite_psd_aomensan02_9

                陳子褒撰寫的教材《繪圖婦孺三字書》(姚鴻光收藏,澳門中華教育會提供,引自澳門基金會《澳門記憶》文史網)

mainsite_psd_aomensan02_10
mainsite_psd_aomensan02_10

冼玉清及其著作之一《碧琅玕館詩鈔》。冼玉清生於澳門,曾入讀陳子褒在澳門的灌根學塾,其後成為詩人與學者,被譽為「嶺南第一才女」。

ebook

維新派除了重視辦報之外,也非常看重教育事業。1899年,康有為的弟子陳子褒在澳門創立蒙學書塾,開始辦學工作。為了讓兒童能容易學習,陳子褒利用白話和俗語作教學,他也打破過去的傳統,接納女生在學校上課,推動女性教育。1918年,陳子褒把學校遷往香港,並重新命名為「子褒學校」,在他的教育下培訓出多位港澳人才,包括冼玉清、曾璧山和廖奉基等,當中不少學生與他們的老師一樣投身廣東和港澳的教育工作。

為何梁啟超選擇在澳門開辦《知新報》?

康有為和梁啟超於1896年在上海開辦《時務報》後,有感需在廣東地區宣揚維新理念,因而計劃仿效《時務報》的模式在廣東辦報。梁啟超選擇在澳門辦報的原因,除了地理位置外,也考慮到澳門有不少優秀翻譯人員,可以把西方的報道和文章譯成漢文。更重要的是,澳門辦報有富商何連旺的資金支持。1897年,維新派在澳門開辦《知新報》,報社設在澳門大井頭四號。《知新報》除了刊登維新派理念的文章外,也翻譯多篇外國報道、時事和文章,一度吸引大批華南和海外讀者。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澳門遺產學會副理事長勞加裕先生(圖6、8)、澳門基金會(圖9)、FOTOE(圖1、2、4、7)、其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