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洋務、維新和革命概覽

aomensan_header_1200x400_v1
aomensan_header_1200x400_v1

鴉片戰爭後,中國受到歐洲列強的殖民入侵,陷入危機。面對這場危難,既有人提出改革理念以圖扭轉劣勢走向富國強兵之路,也有人選擇推翻清朝和帝制而投身革命事業。在決定中國往後命運的十字路上,澳門沒有置身事外,洋務派、維新派、革命黨先後踏足澳門,為中國尋找出路。

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窗戶,一些自幼見識或接觸西方知識的人,如容閎、唐廷樞和鄭觀應等,成為日後洋務運動重要的參與者,為中國近代化建設獻力。然而,清朝在1894至1895年的甲午戰爭中慘敗,標誌了洋務運動徹底失敗。

以康有為、梁啟超等為首的維新派在全國鼓吹維新思想,希望進行更徹底的改革。為了爭取支持,他們在澳門辦報和辦校宣揚理念。即使在維新變法失敗後,維新派也選擇澳門為保皇會的總局,策劃以武力助光緒帝重奪政權。

維新派活躍的同時,以推翻清朝為目標的革命黨也逐漸抬頭。孫中山在1892年於澳門行醫期間,結識志同道合的人討論革命。同盟會澳門分部在1905年創立後,革命黨人開辦學校和閱書報社,又利用表演戲劇來宣揚革命理念,爭取澳門民眾支持。

洋務派、維新派和革命黨即使理念不同,但都推動了澳門早期的教育,培養出不少人才,在澳門歷史上寫下重要一筆。

aomensan_timeline_v1_a
aomensan_timeline_v1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