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時間線瀏覽更多

(六)中共紅軍長征及建立陝北根據地

mainsite_psd_nanjing06_8
mainsite_psd_nanjing06_8

由於在第五次反圍剿中遭受慘敗,中央紅軍(即中共紅軍第一方面軍)被迫於1934年10月向西突圍,展開艱苦的長征。同時留下小股部隊在南方堅持游擊戰爭。起初長征隊伍仍由李德和博古指揮,但在西渡湘江戰役,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1935年1月中共於貴州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撤除了李德、博古等的領導權,由張聞天(洛甫)在中央負總責,不久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三人軍事小組,由周恩來任組長。在此前後,中央紅軍突破烏江、四渡赤水、攻打婁山關、攻奪瀘定橋、搶渡大渡河、過彝區、翻雪山、過草地,終於在1935年10月到達陝北,又於1936年10月與賀龍、任弼時及張國燾、徐向前等領導的紅二、紅四方面軍會師。而在中央紅軍進抵陝北之前,劉志丹、謝子長、馬明方、高崗、習仲勳等已開闢了陝北根據地,該處後來形成陝甘寧革命根據地,毛澤東成為中共主要領導人。中共中央在1937年1月進駐陝西延安。

中央紅軍長征的規模如何?常見有遵義會議令毛澤東成為中共主要領導人的說法,實情如何?

答案見下。

mainsite_psd_nanjing06_1
mainsite_psd_nanjing06_1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被迫於1934年10月向西突圍,開始長征。左圖:1930年代江西于都縣的一角,右邊是于都河;右圖:江西于都中央紅軍長征第一渡口今貌,1934年10月18日傍晚,中央直屬機關從此處渡河,踏出長征的第一步。

mainsite_psd_nanjing06_2
mainsite_psd_nanjing06_2

紅軍湘江戰役指揮部舊址。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 紅軍從廣西興安至全州之間渡過湘江,突破國民黨軍的封鎖線。湘江戰役令紅軍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mainsite_psd_nanjing06_3
mainsite_psd_nanjing06_3

左圖:烏江江界河渡口;右圖:烏江江界河河段今貌。1935年1月2至6日,紅軍從江界河等處突破烏江天險和黔軍的防線,進軍貴州遵義。

mainsite_psd_nanjing06_4
mainsite_psd_nanjing06_4

1935年1月7日,紅軍進入貴州遵義。1月9日,黨中央、中央軍委進駐遵義。這是當時遵義全景。

mainsite_psd_nanjing06_5
mainsite_psd_nanjing06_5

左圖:遵義會議會址;右圖:遵義會議素描,左起為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右一為朱德。1935年1月,中共於貴州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撤除了李德、博古等的領導權,由張聞天在中央負總責,不久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三人軍事小組,由周恩來擔任組長。

mainsite_psd_nanjing06_6
mainsite_psd_nanjing06_6

1935年1月19日至3月22日,紅軍長征期間曾四渡赤水。左圖:紅軍第四次渡過赤水時的九溪口渡口;右圖:貴州仁懷茅台鎮紅軍四渡赤水茅台渡口紀念碑。

mainsite_psd_nanjing06_7
mainsite_psd_nanjing06_7

貴州婁山關今貌。1935年2月,紅軍一度攻佔婁山關。

mainsite_psd_nanjing06_8
mainsite_psd_nanjing06_8

油畫《飛奪瀘定橋》。1935年5月29日,紅軍攻奪瀘定橋,這是長征最具代表性的戰鬥之一。

ebook

瀘定橋,又名大渡橋,是一座跨越四川大渡河的鐵索橋。1863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曾於大渡河受阻,最後全軍覆沒。攻奪瀘定橋,確保了紅軍得以渡過大渡河,免重蹈石達開覆轍。

mainsite_psd_nanjing06_9
mainsite_psd_nanjing06_9

紅軍越過大渡河後,再越過大雪山、走過大草地,繼續北上。左圖:紅軍翻越大雪山;右圖:紅軍長征時曾經走過的大草地。

ebook

紅軍越過大雪山時,不少人因飢餓和寒冷而喪命。走過大草地時,由於草地一帶荒無人煙,無法就地補給,復加嚴重高原反應、飢渴、潮濕、寒冷、沒入泥沼等,紅軍折損尤其慘重。

mainsite_psd_nanjing06_10
mainsite_psd_nanjing06_10

左圖:1935年10月,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右圖: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在陝北延安舉行六屆六中全會,圖為全會主席團成員合影,前排左起:康生、毛澤東、王稼祥、朱德、項英、王明。後排左起:陳雲、博古、彭德懷、劉少奇、周恩來、張聞天。

ebook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吳起鎮,該軍的長征結束。1936年10月,中央紅軍與紅二、紅四方面軍會師,長征才算全部完成。1937年1月中共中央進駐陝北延安,開始了中共的延安時代。

中央紅軍長征的規模如何?常見有遵義會議令毛澤東成為中共主要領導人的說法,實情如何?

中共紅一方面軍在其約一年的撤退及戰略轉移期間,每一兩天就有一次遭遇戰,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進攻佔領過62座縣城,武裝擊潰了當時國民黨正規軍數百個團。而紅軍自身被消滅的營以上幹部約有430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其部隊穿越大面積的雪山、高寒的高原草地、永久凍土帶和無人區,共經歷11個省、18座大山、24條大河、5座連續的雪山。由江西出發的中央紅軍,抵達陝北時,死亡者約九成。總體長征的距離,據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1938年出版的《西行漫記》(原名《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引用毛澤東說法,有25,000華里(12,500公里)。後雖有不同估計,應亦相去不遠,故史稱「二萬五千里長征」。至於遵義會議,當時毛澤東的確獲選進入領導層(一說是書記處,相當政治局常委),但還未成為主要領導人。會議有如下決策:(1) 由張聞天代替博古在黨內負總責(實即中共中央總書記);(2)「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周為軍事指揮者,而恩來同志是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以澤東同志為恩來同志的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遵義會議後不久,約1935年3月底,成立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或稱新「三人團」,周恩來任組長。若以中共慣例,1935年1月遵義會議開闢的實為以張聞天為總書記的新時代,張自然是當時長征的主要領導人,周恩來則相當於中央軍委主席。1935年8月周恩來病倒後,毛澤東才開始「負責軍事工作」,但張、毛黨中央負責大權的轉移則更遲一些。後來,當年長征時中共及中央紅軍的四位重要領導人都在1976年去世:周恩來(1月8日)、張聞天(7月1日)、朱 德(7月6日)、毛澤東(9月9日)。

本專題主要圖片來源: FOTOE、其他資料圖片。